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 ID: 157420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 王金霞 王 强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单就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养成教育,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这是一门艺术。
  记得我刚工作时,接一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班级的卫生工作。由于学生年龄小,加上在家里娇生惯养,不是家里的“公主”就是“少爷”,大多数同学在家里根本没动过笤帚不说,自己的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更不用说在班里做值日了。由于这种情况,我只能每天早到校带领班里几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搞教室的卫生。更要命的是,你的劳动成果几乎没人珍惜,每节课下来,教室里纸铺了一地。起初,我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苦口婆心地说教,但发现收效甚微,好多学生不但没有改正自己的缺点,反而增加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当老师眼瞅着时,他才会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当老师离开时,纸又扔了一地,好像和老师对着干。该怎么办呢?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忽然我眼前一亮,我们为什不变废为宝呢?我立马叫来班干部,经过讨论,想出了带领班里同学捡垃圾的办法,并制定了我们班的卫生公约。为了让同学们很好地遵守公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分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确立班级的卫生目标。争取使班上的每个同学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能自觉捡起来,并放到指定的位置,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决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我们在教室后面放了三个大纸箱子,一个里面放废纸;一个里面放饮料瓶;另外一个放其它的垃圾。在班会课上,我把卫生公约公布了,并贴在了教室醒目的地方。班委会成员把每一位学生的卫生习惯记录下来。
  第二,初始目标阶段。经过两周的时间,我和班委会成员汇总出了在这两周卫生保持得好、捡垃圾次数多并能按规定放置的10名同学,作为“环境小卫士”。把这两周捡的垃圾卖掉,添了点自己的钱,给这10位同学买了奖品。当10位“环境小卫士”接到奖品的那一刻,我看到他们是那么自豪,其余同学是那么羡慕。他们不再觉得捡垃圾是丢人的事。
  第三,目标的形成阶段。从此,同学们看到保护环境和学习一样,只要在这方面做得好,同样是好样的。所以全班同学都行动起来了。当你走进教室,明显地感觉教室干净多了。看来现在状况不错,我感到很高兴。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告诉同学们,学校是一个大家庭,优美的学习环境要靠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所以不光要搞好本班教室的卫生,更要保持整个校园的干净,所以希望同学也能捡起校园的垃圾。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对既能保持教室干净又能在外面捡垃圾的次数多的同学,利用卖垃圾的钱买了奖品,发了“环境小卫士”奖。这样,全班大多数同学能保持自己脚下干净,班里百分之五十的同学能做到看见垃圾就捡,并能放在指定位置。学期结束了,班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养成了较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深深地感觉到选择恰当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最后,目标的升华、深化阶段。同学们虽然在行动上有一定的进步,但还不够,更要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我结合所学文章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纪念》《特别的作业》,教学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树叶》;教学三年级语文《一只小鸟》《失踪的森林王国》等文章时都渗透了环保教育,作为小学生,他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同学们在环保方面不但有行动,而且在思想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在2008年为灾情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我班同学把卖垃圾所得的20元钱捐了出去;2009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后,我班又把卖垃圾所得的36元钱捐了出去。钱虽少,但这是全班同学亲手挣的钱。在这两次活动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以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爱心是最大的幸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飞跃,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工作,让我们的教育同行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更上新台阶。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金霞,王强,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