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 ID: 157365

[ 杨美娟 文选 ]   

口头作文实施策略谈

◇ 杨美娟

  为了更好地开展口头作文教学,更好地将口头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除了正确把握小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基本理念,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使口头作文教学真正为学生能力的成长服务。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掌握口头作文的学习策略,成为口头作文学习的主人。具体来说,要教会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勤于观察,注重积累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低年级口头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由于年龄与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在观察中往往缺乏目的,随意性大,并且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观察品质,引导学生做到:
  (1)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不仅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口头作文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必须掌握观察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低年级学生说话往往条理不清、顺序混乱,有时甚至是想到哪就说到哪,这就是观察没有顺序引起的。
  (2)学会记忆与提取
  在口头作文教学时,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事物,学生耳闻目睹了,可是让他说一说时,学生却说不出什么来,究其原因,学生对自己耳闻目睹的东西没经过头脑思考,没能形成记忆存储。因此,表达时就抓不到重点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观察就是为了提取。其次,让学生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将事物主要的特征抓住,在脑中留下印迹,这样,要进行习作时就不会无材料可说了。
  2、勤于阅读,读说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摹仿,没有摹仿就没有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生活经验有限,阅历较少,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也需要多读多看。因此,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积累素材,就必须注重阅读。
  (1)从课内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可以说每一篇都是文质兼备的美文。让学生在学文中学说,是开展口头作文教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并加以运用,不仅能巩固阅读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将所学及时运用,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是学生能力提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从课外阅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习积累,丰富知识。比如学习二年级下册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会积累迁移,在课前,我们让学生搜集有关宝岛台湾的资料、蝴蝶的资料,组织学生参观蝴蝶展。这样,上课的时候,让孩子们口头介绍《我国的宝岛台湾》,学生就说得很具体。
  3、勤于思考,想象表达
  会思考才能会表达,想象能给孩子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善于在读中领悟、在说中内化,多动脑多思考,养成勤于思考,想象表达的好习惯。
  以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短小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和蝈蝈由于春夏季节时劳动态度不同,导致冬天来临时生活景况大不相同的故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教材、巧加引导,就能让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收获更多。
  4、勤于练习,养成兴趣
  以口头日记为例,这是一种简单易行,学生容易入手的口头作文练习方法。它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对一年级学生,我们可鼓励他们从一句话日记开始,逐渐说长说具体,请家长帮助记录,养成学生勤说口头作文的习惯。
  5、小结
  低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也很活跃。只要我们做老师的留心,在口头作文的形式上下功夫,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利于长保学生习作兴趣。比如说一个谜语、一则小笑话、一个寓言故事、一桩趣闻、一段相声、小品等,学生所喜闻乐见,学习兴趣自然高;我们也可走出教室,从活动入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闻、体会、想法等,这样的训练,学生们是乐此不疲的。
  
  杨美娟,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口头作文实施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