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人际关系。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其交往,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和调节。研究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应协调好师生关系。
一.热爱学生,融洽关系,建立情感
尊师是对学生的要求,爱生是对教师的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热爱学生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必须对学生耐心教育、循循善诱、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体力和智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尊师爱生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先决性条件,教师热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既可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是教师教好学生的感情基础,又可使教师在师生感情的基础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人们常说,教师对学生的爱,酷似“母爱”,然而教师的爱却高于“母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私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贡献给学生,并期待他们“青出于蓝,胜于蓝”。教师真诚地爱学生,激起了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使学生产生了肯定的情感反应,学生还会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只有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架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树立形象,关怀学生,严格要求
现代科技发展迅猛,广大中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量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体育的产业化,给他们接触体育的机会更多,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大有改观,他们崇拜体育明星,效仿体育明星,希望成为体育明星,做“粉丝”也希望自己是一个懂得体育的内行的“粉丝”,在学校,他们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从而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除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较好的文化素养,精通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健壮的体魄。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修与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多积累一些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体育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是效仿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要在学习、工作、思想、身体、生活各方面全面关怀。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教育,处处为学生着想,作学生的贴心人。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偏袒和迁就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这不是对学生的爱护,而是对学生的放纵。严格要求首先应该是严而有“格”。“格”者,规格,标准之谓也,也有限度、分寸的意思,这就是说,“严”要有一定的限度,要掌握一定的分寸。这种要求应该是现实的,经过学生的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如果严得“出格”,就成为“严酷”,也会适得其反。总之,广大体育教师应适应时代,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形象,树立榜样,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热爱和严格结合起来,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淳淳善诱,晓之以理,真正使广大学生信服。这样就有利于体育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谐交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从善意出发,有与学生交往的愿望,体察学生的情感和要求,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学生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要求。师生双方交往的效果,取决于双方理解的诚意和水平。教师理解学生要做到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和客观性。即对学生不要偏见,要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顺利交往;同时,还要真诚地听取学生意见,与学生沟通,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外界,敏感地体察学生的困难、情感、需要。如果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情感而不关心学生的情感,那他就不可能很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尊重出于信任,应该相信学生经过教育是能够进步的。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时代,犯这样或那样错误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他们所犯的错误是不能与成年人的类似行为相提并论的。因此,要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能鼓励人们上进,甚至可以促进后进的或者犯错误的学生的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和谐的。在融洽、愉快的气氛中交往,在交往中产生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提高运动技能的感受性。运动技能信息可分为信息内容与信息意图两个层次,交往和谐是二者的协调一致。交往的两个层次是同时发生作用的,内容层次针对学生的体能、智能进行逻辑的讲解和规范的示范,用言语和身体传授知识、技能。意图层次则能发生情感,用隐藏在口头言语和身体言语背后的微妙的信号引起情绪或目标的一致时,就达到了和谐与最有效的交往。和谐的交往,协调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使用富有积极情感的言语,而不是冷冰冰的语言。师生的交往必须与具体教学情境、课堂心理气氛协调一致。例如,在活跃、愉快的体育教学气氛中,不宜拉下脸来训斥某一学生;在学生专心听讲解、看示范时,也不宜大声呵斥某一学生的违纪行为;在学生主动地练习动作时,不宜和某一学生谈笑等等。
四.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协调关系
在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还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不可偏爱。注意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特别是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非常注意周围人特别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日益强烈。故而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平等施教,一视同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建立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平等教学气氛。体育教师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关系。例如,优等生与差生,体育骨干与一般学生,男生与女生,“正式头头”与“非正式头头”之间的关系等等。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单个的,而是全体的,即“既要关心金凤凰,也要关心丑小鸭”。我们的教学对象不仅仅是几个“尖子生”,对“差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赞可夫曾指出:“有一句俗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做到热爱全体学生,不是很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要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帮助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体育教师必须善于协调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才能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
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自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王标,教师,现居江苏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