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识字教学中,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从课内课外两个渠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课内识字,方法灵活多样。
1、偏旁识字法
(1)加减法。就是用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减去)偏旁变成新的生字。如:“问”字是“口”加“门”;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就是“园”;又如:“哪”减去口就是“那”。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
(2)换偏旁法。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蛙、哇、娃、洼”“请、清、情、晴”等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同时左右结构的字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另一部分。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忆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错。
2、游戏识字法
(1)猜字谜。就是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例如:“木头抬进门”就成了闲;“丢掉一笔”是去;“双木不成林”是相;“人在云上走”是会;“牛过独木桥”是生;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学习过程变成了游戏过程,课堂变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乐园,学生学习的兴致高涨。
(2)编儿歌识字。儿歌内容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使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爪、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3、形象识字法
(1)画一画。就是让学生根据字要表达的事物画出来,再和生字进行比较。如:在教学“束”字时我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画成一束花的样子,当学生用这个字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束花。通过这种方法使枯燥的生字变活了,学生认起来自然就充满了乐趣,生动的形象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一生不忘。
(2)表演动作。在教学:“抬、拍、蹲、投、踢、举”等动词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记忆生字。
(3)字配“画”识字法。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说。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枯燥的汉字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一个人坐在树旁),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在休息。
二.采用多种途径,课外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1、生活中识字,激发识字欲望。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
2、讲故事,激发识字热情。
我让班上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在每天上课之前或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坚持用几分钟时间作为讲故事时间。每天根据时间长短讲故事的人数不等,但每人都得讲。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懂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后的时间里,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视,而是缠着要他们讲故事,也爱自己看故事书了,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人。
3、激励写话,增加课外识字量。
在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部分学生对写话特别感兴趣,很多学生一遇到要求造句的词语回家就会写在家庭作业本上。于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农村学生课外识字量,同时又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隔几天我就会选几个词让学生给它们写话,或是选些图片让学生看图写话,这样学生在写话的时候不会的字就会去问去查,时间一长他们确实认识了甚至还会写挺多课内没有学过的字。
徐琳,虢光菊,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