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称教师这一职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这一桂冠是对教师职业精神高度赞赏,但同时也让教师们感到这一赞赏带来的“高处不胜寒”之叹,这意味着做为教师要有经受得起各方面压力超越自我的“圣人”之态。
教师立足于三尺讲坛,所面临交流对象是学生,学生家长,上下级领导及同事,为了学生的考试,升学,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而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仍是应试教育,校与校,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竟争都不惜花大量时间进行“圈地运动”、“疲劳战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学校,与整个社会的有机交流少得可怜,教师成了教书的机器,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有限的活动空间,狭小的视野,超负荷的工作量,应酬上下级的检查考核,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及过高的期望值,学校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等都使教师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甚至出现忧虑症,这无疑就是生活中教师的工作压力的表现。心理健康是什么呢?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人能不断学习有效的技巧以应付紧张状态。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有专家前瞻性指出:“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因此必须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就教师工作压力所造成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言,哪些方面是产生教师压力的根源?
首先与教师职业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职业面临过重的社会期望,多角色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其次与工作环境有关,日益复杂的学生管教问题和学校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及教师支持系统的缺乏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重要环境因素。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但学生的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难以评价,而且往往与老师的付出不成正比,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角色冲突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角色冲突来源于:(1)教师的社会、经济与经济地位、职业声望之间的矛盾;(2)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角色的不同期望以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3)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其真实人格和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教师的角色过度负荷也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学生个体在需要、兴趣、动机和成就水平上差别很大,而社会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就是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正是这些角色的模糊冲突和过度负荷引发了教师心理压力与紧张。齐学红在《考试压力下老师和学生——个案研究》中写道:“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这种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制度使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精力用在应付考试上,这样教师的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学校的教学改革难以深化。”
如何解决教师压力这一问题呢?依个人之见,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社会、教育机构的上层领导要对教师实施人文关怀:(1)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2)建立对教师的合理期望,增进社会和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3)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支配时间;(4)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5)完善学校人事制度,建立科学公平的教师用人制度。其次教师个人意识应提高,了解自身压力的个体根源,学会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努力保持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陈咏梅,毛三艳,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