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 ID: 157393

[ 郝友斌 文选 ]   

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背诵法

◇ 郝友斌

  中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诗意的时期,最容易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外古诗词(如新课标推荐而教材没有收录的篇目)不感兴趣,放弃了学习,更不用说背诵了;甚至,有些老师也没有对学生提出要求,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背诵一定篇目的课外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名句引领,讲解激趣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往往对其中一些久为人们传诵的名句非常喜欢。以此为突破口,用名句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过程如下:
  1、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每周自学三至五篇课外古诗词。
  2、出示名句。出示后,向学生询问它的含义及整首诗词的大致意思。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一起复习并背诵。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或答不上来,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3、阅读整首诗或词,进行合作学习,弄懂诗词意思。如果学生还有疑问,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还可以讲讲有关该诗词的背景故事,以此来增添学生背诵的兴趣。
  有一次,我给学生提供“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诗后,问“人面桃花”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连连摇头。这时,我给他们出示了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疑问。学生通过查成语词典,知道了“人面桃花”的意思是“指对所爱慕而不能相见的女子的怀念”。但是,学生对成语的意思和诗还是不太理解。于是,我讲了有关此诗的故事,学生兴趣倍增。
  4、教师范背,鼓励学生背诵。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背,能有效引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让先会的学生范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增强学生背诵信心的有效手段。
  二.同类迁移,拓展添趣
  在用名句牵引名诗、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横向迁移。即以名诗词为依托,拓展到对写同类事物的其他诗词的学习。
  我曾经给学生出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很快领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知道这首送别诗表白了诗人永远纯洁无瑕的心。于是,我布置下一周自学诗歌篇目。如李白的《送友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李叔同的《送别》。
  这样的迁移拓展可以达到以下目标:首先,它可以使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使他们对所学的诗词概括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知识结构;其次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写同类事物的诗词的比较,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朗诵表演,吟咏成趣
  在班上举行古诗词朗诵表演赛,要求人人参与。通过朗诵大赛,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学好古诗词的热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诵,可以把诗词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古诗词朗诵,有利于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进而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古典诗词有丰富的内涵、悦耳的音律、顿挫的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岁月怎样流转,经典的的诗词永远是读书人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蕴涵哲理的名句,以趣促学,引导学生背诵古典诗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郝友斌,教师,现居广东中山。

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背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