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7期 ID: 153507

[ 杨 帆 文选 ]   

高职广告设计课程中创意思维运用的教学探索

◇ 杨 帆

  [摘要]广告成为企业开拓市场、树立品牌、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因此广告的创新设计也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注重广告设计的视觉形式和创意表现。在高职广告设计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高职教育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运用,指导学生合理将视觉心理要素与创意相结合,更直接,更有冲击力地表现创新广告。
  [关键词]高职广告教学;视觉心理要素;创新表现;
  
  一、抓住主线,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与一般的本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整合各种资源保证教学的开展。现在广告设计领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各样的广告层出不穷,如何让一则广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把握一定的视觉心理要素。由视觉形成而引起的知觉形式的发展,即抽象艺术、印象艺术的发展,都证明了形式还具有“无形”的功能,就是在瞬间显现有形式的概念。人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发现了一种秩序。人们的头脑通过视觉形式,展示了自然的形态和特点。比如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观时把奇峰怪石想象成美丽的仙境、人物、动物,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心理里表达了这一方面的形式,这也是长期的形式活动的结果。但是视觉形式产生的思维又存在不同性质的形式活动。比如,我们告诉别人天空是绿色的,别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我们的阐释,更不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这样的抽象(想象)不会产生效果。如果某一种抽象形式告知他,离太阳系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星球,水是红色的,天空是绿色的。这样一来,就会使听者进入合理的抽象,他自然会对离太阳系很远的星球产生幻想,他一定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有趣。这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合理不合理完全是由形式决定的,关键在于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特点如何使用形式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品牌创新的广告时,要针对消费群体的心理形式来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使消费群体与品牌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启发学生合理运用视觉心理要素,让自己的作品能引导目标受众,让他们注意并产生购买欲,这样的广告才是成功的广告并且为市场所接受。进一步说,有能力设计这类广告的人员才是市场需求的人员,而培养这类人才也正是高职广告设计课程的最终目标。
  二、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与其他类型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来源广泛、基础不一。我所教授的2006届、2007届、2008级、2009级学生中,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生;有艺术专业直接升上来的,也有跨专业的。这样的学生组成为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此,我摒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创意思维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莫里斯·海特(Morris Hite)曾经说过“想让恶劣产品更快破产,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精良的广告宣传。”
  经过两年的前期课程的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有的学生基础还不是很扎实。那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味要求学生表现的“像”、“真实”,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任何方法合理的表现自己的创意。创新——意味着生产、构想过去不曾有过的东西或概念。通常,创新就是将过去毫不想干的两件或更多的物件或概念组合成新的东西或者将人们的惯性思维打破。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要求学生避免运用单一的手法或形式来表现,这样才能避免目标受众对品牌的视觉心理疲劳,这也正是“创新”有助于产品击败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更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侧重点。
  三、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在实践中贯穿广告设计教学的创意思维运用
  高职教育走了一条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路,那就是以实践为课程开展的主导,而不是理论。这样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切入点,在实践中真正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更是对教学的开展有了明确的要求。创意思维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不是通过学生做一个课堂作业或者背诵几个定理就可以掌握的,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和技巧。我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两种情境:一种是虚拟情境(假定一个工作任务),另一种是真实情境(真实的工作任务)。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广告公司的制作流程进行案例操作。一套流程下来,学生通过讨论、实践、互相评比、最终被采用(一般为真实的工作任务)等环节真正了解什么广告是好的广告,如何制作广告,如何在广告中进行创意思维的表现。在多次的实践操作后,学生都能把握创意思维的表现,尽力避免目标受众产生视觉心理疲劳。
  四、结 论
  创意思维在高职广告设计中的表现是整个广告设计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在教学中把握高职教育特点,了解学生特点,遵循课程规律才能真正把创意思维表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视觉心理学》.钱家渝著。——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1 ISBN 7-80730-082-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161060号
  [2]《什么是品牌设计?》(英)赫利编著;故蓝云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ISBN 978-7-85006-8492-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64251号
  
  作者简介:杨帆(1981—),男,现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硕士。

高职广告设计课程中创意思维运用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