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本文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创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特别注重知识经济和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时代,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现简要分析如下,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创新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1] 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的作风民主,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比如:我在讲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时,我反问学生,你是如何看待清政府实行的这一政策的?学生们立即产生了两种观点,有的学生认为“闭关锁国”政策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它有消极性,会造成中国与世隔绝,落后挨打。我顺势利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突破权威,标新立异,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热情。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我还经常采用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一个眼神,一句真诚的表扬,一句中肯的批评,一个会心的微笑等来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师生之间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创新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2]“据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3]因此,作为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的导入我都会精心设计,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其中放映一部戏剧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总理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作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还受到外国朋友高度赞扬。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周总理的智慧,也学到了一种从实际出发的灵活的工作方法。这种导入使教学富有情趣,给学生无形的教育力。不仅注重导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采用设疑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讲“商品”时,我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设计了许多日常生活的问题:①一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呢?②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③医院里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④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会积极主动地到书里找答案,与同学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所传授的知识也水到渠成的获得,这都使学生在参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转变,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创新能力逐渐得到了培养。例如:我采用“学生自主课程”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首先传授他们上课的基本技巧,然后让每位学生都尝试担当一次老师,组织分组备课,独立处理教材,独立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搜集材料,组织上课,其他学生评课,最后教师总结,简明扼要的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
总之,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开拓,锐意进取,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而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玉红. 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初探[D].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2]张会歌.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探索[A]. 跨世纪(学术版),2008(11)
[3]王挨文 余新梅.试论创新教学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A].昌吉学院学报, 2003(2)
作者简介:谭炳辉,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蔡朝焜纪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