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学校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此,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要求, 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措施,在各个环节渗透“严”、 “细”、“实”的工作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校园管理;校园建设;教育质量
一、推行学校目标管理,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这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做法,特别是在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年”及“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中,我校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先后召开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县教育局《工作要点》,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工作任务,让大家集思广益,谏言献策,结合学校实际,重新修订了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把教学成绩的提高,教研论文的发表等内容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制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从组织纪律,领导责任上强化了教育工作的管理,督查指导与总结,使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落实,做到了总目标和分目标协调适宜,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融合相通。在加强对目标管理的同时,学校与任课教师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并层层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责任到位,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并突显了教学质量的权重分值,加大奖罚力度,激励教师兢兢业业干工作,一心一意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一改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弊端,有力地强化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使每个教师都掂清了自己肩头的担子轻重,及早科学地制订好完成目标责任的详细计划。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一个大抓质量的良好势头在我校已初步形成。
二、推行学校制度管理,健全学校运行机制
有效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是学校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我校在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制度外,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和学校实际,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情的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学校《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办法》、《教学工作奖罚制度》、《教师工作考核细则》、《教师考勤制度》等规章制度。学校对教师做到定职、定责、定量、定考核标准。在考核中重点突出“德、勤、能、绩”考核,实行民主测评、量化积分等方式。这些机制的运行对领导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也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基于这一认识,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当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日晚例会雷打不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宝鸡市教师职业道德“十条禁令”》,《学校减负增效“十不准”》等,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提倡教师发扬不计得失,不甘落伍,爱生如子,敬业奉献,认真执教的精神,使广大教师真正懂得作为教师责任重大,无尚光荣,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典型,青年教师虚心好学,积极上进,中年教师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2、外树形象、内练真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创学习型学校,做学者型教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一是学校每学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示范课、汇报课、水平课、公开课,在教师之间掀起了比方法、比能力、比效果的热潮。二是积极开展“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学习观摩培训活动。并不断派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校内要求新老教师互结对子,互听、互评、互帮、互学,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未来工程”来抓,学校每学期都要听青年教师的过关课3次,指导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达标、五年优秀”。
3、加强培训,转变理念,不断适应新课改要求。一是学校每学期先后派出教师分别到省、市、县聆听专家报告,受益名师名课3次,然后给全体教师作专题报告或上示范课,通过典型带动、骨干示范,促使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是组织在职教师代课教师全员参加县上举办的新课程培训和计算机培训。三是各学校每周利用1—2小时观看《聚焦新课程》、《新课程课堂实录与点评》等教学实况与专家讲座的光盘,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教学评价逐渐由注重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化。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人性化转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四、强化教学工作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1、多管齐下,学研并重,夯实基础。一是强化教学活动管理。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等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案、作业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分,定期公示。语文、数学作业按学期定指标、批阅次数上不封顶,下必保底,并日记载、周公布,期末总评和奖惩挂钩,学校领导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实行推门听课制,每学期学校领导每人听课次数30节以上。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地强化了教学管理。二是加强了教研管理。教研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是优化教学的源头活水。“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学校非常注重教研工作的开展,坚持周三晚办公教研活动雷打不动,主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同头课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教研组集体评课活动,学校确定教研专题,个人承担子课题的研讨,制定详实的教研计划,既有短期任务又有长期目标。同时还根据校本实际,进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研究,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负责研究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天进行跟踪观察,有详细的记载与分析,而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与学生谈心,收效显著。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学校开齐开足了各门课程。尤其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的音、体、美,不仅开齐开足,而且要求任课教师上全上好。特别是每年“六一”节学校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大型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受到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好评。
2、课务分配中更是人性化,照顾本人学科专业特长,做到量材使用。同时要求老师力改陈式化的教学模式,更新教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向40分钟要质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3注重督查,狠抓落实,寻找差距。能否将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是能不能取得相应效果的关键。每年县、镇都要组织工作组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督查,工作组深入一线,采取看、听、查、谈、评的办法现场逐项评分考核。督查结束后,即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将督查情况及时予以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要求限期改进,以便今后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创建科学文明的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管理,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浓厚的文化氛围,优美的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能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自然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学校在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牌匾30多块,制作形式多样的标语牌10多块,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进行精神文明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坚持校内环境建设与校外环境建设相结合,利用春季绿化校内环境,及时组织学生清理学校周边垃圾,并进行大力宣传,取得家长及周围群众的积极支持,对学校周边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整顿、治理,从而绿化、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
综上所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离我们的奋斗目标还很远,与兄弟学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我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学习,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提高办学水平,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出家长放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