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的数码技术,其与美术教学结合产生了数码艺术,无论在媒介材料还是视觉语言乃至思维观念等方面都大大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方式[1],使得美术教学的内涵和方式方法变得更加丰富。新时代、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迫使”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求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要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数码艺术;美术基础教学;艺术;思维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亦是艺术时代。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推进到了信息时代,而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改变人们思维、工作、生活等方式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了艺术领域,并在美术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应用。数码技术在为艺术设计带来更加直观、图像化的造型语言及新的表达方式的同时,必将给传统的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带来冲击及影响。数码技术的运用其实是一次工具性的教育教学革命,它为美术基础教学创设了一个更具有时代意义的环境。
二、数码技术对艺术教育的冲击
当代艺术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物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变,这种变化必将对传统美术教育形成挑战。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码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艺术设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码技术以其直观化、图像化的大量图片、音像资料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当今新媒体艺术迅猛发展的势头及其对传统美术概念的冲击,其为艺术设计带来新的造型语言及新的表达方式,并将美术艺术的传统语言和印刷图片在信息量和种类上大大扩展,实现了海量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对艺术设计及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数码技术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艺术表现已成为艺术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2]数码时代的二维或三维技术,开辟了艺术传达的新领域,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能够更突出地展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逼真地模拟出虚幻世界,排除时空和人为因素的限制,改变了以往单向性的教学模式。
其次,数码技术为艺术教育带来了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和大量的能自由交流与共享的信息资源。电脑、计算机技术及各种软件的出现,将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使学生的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和选择评价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速度。另外,数码技术拓展了美术艺术的存在空间,让受教育者能够轻易地接触到世界各地大量的艺术资讯、信息,更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第三,数码技术与美术教学结合产生了数码艺术,数码艺术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与传统绘画概念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是现代科学与传统美术的完美结合。数码艺术的出现,促使了当今的艺术教育必须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
三、美术基础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
艺术需要技术,技术是艺术表现必需具备的能力。因此,学习美术就应该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掌握艺术表现的基本方法。[3]美术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人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在艺术设计作品日渐数字化的当今,在大力提倡专业素质教育的今日,美术基础教育以动手操作性、形象可塑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专业设计的审美创新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以及对形象记忆力、感受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任何伟大的时代都是思想带动的,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艺术催生的。数码时代更需要具有无限创意的人,更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而美术是各个学科中最具有前瞻性的,最能培养人的创造性。美术基础教学是艺术设计各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早期的必修基础课,它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多方面内容[5]。美术基础教学同其它各门课程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对美术基础掌握的好坏、理解的深浅,直接影响到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及其设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更关系到其将来在艺术专业领域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数码时代美术基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时代的飞速发展及大批新型创意人才的短缺,使得各大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学一直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误区。如何更好地主动、充分利用数码时代新兴的电子、网络等媒体为教育服务,如何让数码技术为学生带来新观念、新思维及新的设计思想,则成为美术基础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重点
基于美术基础教学所包含的内容,结构、形体、空间、疏密、虚实、律动、节奏、对比、均衡、冲突、图底关系,明暗强弱对比、色彩冷暖对比、大小色块比重、轻重色量、雅俗浓淡、软硬粗细、臃肿圆滑、尖锐方正等这些造型的基本规律与美学元素,仍是美术基础教学需要把握的根本,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基本知识与技巧的积累,以此达到训练学生的造型及空间构造、色彩搭配,甚至是艺术修养,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导入模糊理论
数码时代的确带来了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但并非可以完全取代美术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造型能力和视觉感受能力,开发创造力,扩展文化视野,产生兴奋、挫折、愉悦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电脑所无法模拟和取代的。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应导入“模糊”理论,教师在课堂除讲解有关表现方法及技巧外,应将大量临摹、写生练习放在课外,教师分阶段进行集中讲评并与学生共同讨论。
(三)开展数字教学
作为美术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敏锐思维,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从长远的角度培养他们独立创作、创新思维的能力。引进数位板、开展数字美术教学,这不仅是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为学生创建更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其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同时,将数码美术引入美术教学,有利于打破习惯性美术学习程序与模式,进而从形式上影响传统的美术基础教学观念。
(四)探索教学方法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特点,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设计,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在课堂讲授方式上,要鼓励开展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特色教学,鼓励课堂知识传授的方式、手段的多元化,以及使视听结合,提高技术手段,适当应用情景式教学方法、挫折式教学方法及将市场与教学结合的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培养适合市场和行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五)拓宽教学渠道
学校应通过努力改变办学条件,利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教学来拓宽美术基础教学渠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可通过光盘、视幻、范画、美术展览等教育方式,让学生观摩、赏析中外名家名作,以熏陶感染学生,使其感受造型美感多种表现手法的同时,感受大师创作的创作过程和创新思想,进而了解不同风格与流派变化,掌握绘画的技法与风格。
五、结束语
作为体现高科技数字化艺术手段的数码技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一是作为创作性表现和视觉交流的媒介,二是作为美术信息和资料的来源以及美术课程的信息和资料的来源,能够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并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教学方法组织起来,极大地方便了美术基础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如今知识化、信息化、技能化的社会里,社会需要的是素质全面的新时代专业化人才,[6]美术基础课堂应不断转变教育教学思路,以适应、满足数码时代的变革和需要。
参考文献:
[1]薛以平《数码时代的美术基础教学探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和西《对美术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质疑》中国美术教网.2000.5.
[4]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胡雪莲《浅谈高职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性》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年第9期.
[6]胡恩民《浅谈职高美术基础教学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毫州中药科技学校.2007.7.
作者简介:谭细雄(1980—),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