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7期 ID: 153516

[ 秦芳兰 文选 ]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

◇ 秦芳兰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教育;教学艺术;中文教育
  
  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爱学”、“乐学”,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一、巧妙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他们就会放松神情,活跃思维,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正常发挥,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可爱的草塘》一文,抓住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景色特点,描写了那里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黑龙江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东北地区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草塘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我国东北黑龙江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请大家闭上睛睛。接着,我按下录音机键,清脆悦耳的朗读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来到了黑龙江。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多媒体屏幕上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塘,齐人高的苇草随风摆动,其间鱼儿在清凌凌的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草塘真绿啊,草塘真大啊,泡子里的鱼真多啊……学生们置身于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适时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人的兴趣、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利用多媒体这一优势,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雪猴》是一篇介绍雪猴与人友好相处和它们的生活习性的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雪猴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雪猴神态变化多端,声音清脆悦耳,动作轻盈敏捷,与人和善……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的雪猴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雪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雪猴很机灵,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雪猴很聪明,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猴子。”有的说:“它们跟边防战士相处的太好了。”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雪猴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雪猴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求知的目的。
  三、合理启发想象,静中思动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的直接途径和心理基础。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刺激儿童感觉器官的兴奋,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从而获得对事物美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审美感知。要感知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各种美的形态,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形象。因而,需要唤起学生的想象。
  如《鸟的天堂》一文,第二段写早晨作者和他的朋友划船去另一个朋友家乡时,又经过“鸟的天堂”,描绘了鸟的天堂所处的特定的背景。教学时,教师抓住“起初”、“后来”这两个不同时间的不同情景为突破口打开学生的思路,继而,教师又用“美”的声调,惊喜、赞美的语气描绘一幅“百鸟晨图”,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课文内容由静变动。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明媚的阳光,清澈河水,河边茂盛的大榕树,翠绿的枝叶,枝间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站着的,飞起来的……”这些表示物象的词语和绘声绘色的描述,开启了学生想象的思路,他们依据生活经验重新组合表象,从而感知了“鸟的天堂”多姿、喧闹的形态美。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捕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秦芳兰,女,(1965—),系甘肃省嘉峪关市人,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热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