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7期 ID: 153509

[ 刘长春 文选 ]   

随机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实施

◇ 刘长春

  [提要]中职学生学习上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学生的进步受“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而且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应处处留意、进行随机教育,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随机教育;随机性;实效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而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挑战性。多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心理上存在自卑感,学习上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学生的进步受“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而且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对于这些学生,学校教师如果天天进行“诵经”式的教育,虽是忠言,但难入耳,难以收到教育效果。如何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这是摆在职业教师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实施随机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就极易沟通,从而出现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效果。现本人就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如何实施随机教育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教育过程的随机性
  (一)、课堂教学中的随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如果教师能善于及时抓住,往往能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学生的极大热情。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总是想着设计中的下一环节是什么,“程序”该进行到哪了,我的“教学计划”能否完成,而是依据学生的问题、情感和课堂上变化的情境来及时调整教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走进学生心里,感知学生的感知,体验学生的体验,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依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之势,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和任务,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教师的思想意识影响的课堂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又制约着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所以实施随机教育最大的障碍是受教师意识影响的课前教学设计“固化”和教学过程形式“程序定式”。如:我们在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这一过程时,往往都是教师在课前替学生设计出了许多“问题”,并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程序一并“固化”,而不能以引发出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契机为教学的切入点,这样一节课在开始时就划定了教师忽视学生的情感和问题的过程,在以下的教学中,教师就很难再捕捉闪现的教育资源进行随机教育。比如:在听课中我们经常会惋惜教师没有发现来自于学生的一个与从不同的问题,或者遗憾教师没有借助学生的问题“做好文章”。这反映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固化”和课堂教学“程序定式”的现象。
  (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
  充分利用一切可能被用来进行教育的机会或学生出现错误时的有效时机,根据德育的情境、内容、对象,创造性地采用适时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形成“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的教育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是经常的,大量出现的,但跟机遇一样,它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又是稍纵即逝的。如不及时利用,错过时机,效果就不明显。这种教育契机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思考;要有勤快的“嘴”,善于鼓动;要有灵活的“脚”,善于走进学生之中。一句话,就是要求教师、班主任善于敏锐地识别教育契机,及时抓住并利用。如果你是班主任,平时经常到饭堂多看看学生就餐,随机和学生聊几句,或者触景生情地与学生谈谈自己平时的就餐状况,学生会很乐意听;到学生宿舍去看看,为生病的学生倒一杯水,送上几句问候的话语,此时不是教育却胜似教育;在运动场上与学生谈体育运动的同时,适当进行谈话的扩展、迁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家访的时候,谈孩子的长处,指出其努力方向,学生会欣然接受。
  (三)、教育内容上的随机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可以说的东西很多,大的方面可以涉及国际、国内近期的热点问题;小的方面可以是学生身边最近发生的各种人和事;可以谈正面的、也可谈反面的,只要学生可以接受,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事情都可成为话题的内容。实际上学生最关心还是自己的事和自己身边的事,谈其它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学生的事情上来,所以你根本不怕“离题万里”。如果达到与学生无话不谈的地步,那么你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了。即使是有计划的班会内容,也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把教育的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师婆婆妈妈,“天天念道一个经”,那就很容易使学生倒胃口。
  二、实施随机教育的原则
  (一)、把握教育契机的原则
  把握教育契机,就是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运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使其化为行为,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下列几种情况,可称作激励的最佳时机:
  1、当学生进入新的情境时
  当学生由一个旧情境转入到一个新的情境时(如转入一个新学校,调入一个新班级,进入新学年、新学期时),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会暗暗的警告或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这种朴素的出自内心的动机,能使学生产生出一种按新情境要求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新情境时内心的变化,给予热情的鼓励,帮助学生明确新的目标,点燃希望之火。
  2、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
  一般说来,学生取得好成绩或有新突破时,迫切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和肯定。这时教师若能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和奖励,不但能激发获得成功的学生进取的高度热情,强化其学习、活动动机,对其他同学也可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3、当学生处于困境时
  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遭受打击时,稚嫩的心灵承受巨大的压力,希望他人理解关心,求得同学、老师支持帮助的愿望特别强烈。教师们若能及时地表示关切和理解,一定会产生平时难以获得的良好效应。
  4、当学生有悔悟之意时
  学生一旦有了过错之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思想斗争,往往又会表现出某种悔悟之意。这种“悔悟”是学生知过改过的开端,也是老师进行激励教育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审时度势,细心观察学生对过失悔悟的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势利导开展工作。。
  5、当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
  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某种强烈的愿望。倘若缺乏正确的方法和充分的条件,这种愿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实现,就容易产生焦虑、懊恼的情绪。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各种学生在各个时期最强烈的愿望,尽可能地给他们指出正确的途径,鼓励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可能实现的愿望,帮助他们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
  6、当学生触动旧情时
  把握学生旧情触发时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巧妙地激励学生。有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对往日的痛悔之情,使其吸取教训;有时要利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成功时的兴奋体验,使其激情再现;有时可通过学生往日爱戴的师长,要好的同学,以昔时深情之火点燃情感的火花。
  7、当班集体面临严竣挑战时
  在班集体遇到困难、竞争、挑战时,教师对学生开展激励教育,强化大家的竞争意识,激发集体士气,就能化压力为动力,转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教育的实效性原则
  随机教育是针对学生发生的思想、行为问题而开展的教育疏导工作,具有受时空限制少,灵活性强的特点。随机教育搞得好,能使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实效性。
  1、教师应提高讲清道理的能力。“见缝插针”、“三言两语”是随机教育的特点。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具有观察问题的洞察力、分析问题的敏捷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说理能力。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把道理讲明白,使学生乐于接受。同时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析事明理,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育方式应多样化。教师面对的是个性各不相同的学生,在教育学生的方式上也应该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应随机进行教育内容的渗透:在班级召开的文娱晚会上,教师参与其中,设身处地说上两句心里话;与学生一起劳动时,谈话的内容可迁移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话题,使学生易于接受;在学生的讨论与辨论中,老师适时点拔设疑解难,教给学生相关的辨论技巧,教育效果会很好。
  3、教育要持之以恒
  随机教育是零星的、偶发的,从表相看缺乏连贯性、必然性。但只要我们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实施随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机构、有组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与之相适应的关于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就能化偶然为必然,变“零星”为连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毫不松懈,随机也就变成了常规,学生就能在常规的随机教育中,通过一点一滴的事件得到教育,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慢慢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转化后进生的原则
  随机教育,相对来说,更多的时候是用在后进生的身上,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随机教育中重点研究的课题。本人认为,教师在做后进生工作的时候,应满怀热情,不能有半点歧视,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讲究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下面几种教育方法较适用于后进生,如:自我激励法、启发诱导法、目标激励法、强烈印象法、隐恶扬善法、期望关注法、创新活动法等。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教育实践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活动圈子等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起到一把锁匙开一把锁的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犯错的诱发因素不同而调整侧重点。如采用“自我激励”的教育方法,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实践、不同的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励学生。当学生缺乏自信心时,要激励他们体会自身的价值,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当学生缺乏上进心时,要激励学生懂得尊重自己,抬起头来,开始写自己的新历史;当学生感到孤独时,激励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促进自强不息。

随机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