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7期 ID: 153472

  

“依赖表现”的中日对照

◇ 谢 群

  [摘要]日语中所谓的“依赖表现”,就是汉语的“请求”。由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不同,“依赖表现”在表达方式和表达类型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达到顺畅交流、减少摩擦、消除误解的目的,有必要阐明日语和汉语“依赖表现”的差异。
  [关键词]日本;外文研究;中日对照
  
  一、将依赖表现郑重化的“请”与“どうぞ”
  在汉语中,大多数的依赖表达方式都是在传统的“祈使句”前加一个“请”字,使表示命令、劝诱、忠告、依赖等表达方式更加郑重。比如:
  (1)请坐。
  (2)请慢慢看。
  (3)请把我把那本书拿过来。
  也许是由于母语的干涉,很多中国的日语学习者都认为“どうぞ~てください”与汉语的“请~”是等同的。
  (4)どうぞ座ってください。(请坐。)
  (5)どうぞゆっくり休んでください。(请好好休息。)
  (6)どうぞ遠慮なく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请吃,不要客气。)
  (7)すみませんが、どうぞそこの本をとってください。注1(请递我那本书。)
  (8)先生、すみませんが、どうぞ手伝ってください。(老师,麻烦您了,请您帮我。)
  (9)(タクシーの運転手に)どうぞここで止めてください。 (请停在这里。)
  在以上的例句中,(4)-(6)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的句子,而(7)-(9)则会令听者感到有一些不太自然。森田(1989:120-123)将伴有“~てください”的表达形式的既能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说话人的利益为中心的依赖”,一类是“以听话人的利益为中心的劝诱”。
  比如“窓を開けてください。”如果说话人是以自身的利益为中心,可以理解为“暑いから、窓を開けてくれ”; 如果说话人是以听话人的利益,“暑かったら、窓を開けてもいい”。因此可以说,“~てください”至少有“依赖”、“劝诱”这两种意义。
  另外,“~てください”前是否可以添加“どうぞ”就要看说话人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还是从听话人的利益出发。也就是说,表示“劝诱”的“~てください”前添加“どうぞ”,会使句子的表达更加郑重;表示“依赖”的“~てください” 前添加“どうぞ”,则会令人感到不自然。
  也许,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经常会出现误用例句(7)-(9)的情况,是由于没有充分理解森田所说的以上两种情况。
  二、将依赖表现“减轻化”注2的“一下”与“ちょっと”
  众所周知,在任何语言中,向对方表达劝诱、命令、依赖的意图时为了不给对方增加心理负担,尽量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在汉语中,当说话人拜托听话人的时候,一般会在希望对方实现的动作前添加 “一下”,展示说话人谨慎的态度,进而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10)麻烦你帮我拿一下字典。
  (11)你帮我问一下应该怎么填写。
  (12)请给我看一下。
  在日语中,这种情况下一般使用“ちょっと”。
  (13)ちょっと来てください。(请来一下。)
  (14)ちょっと助けてください。(请帮我一下。)
  (15)ちょっと見せてください。(请让我看一下。)
  然而,汉语中的“一下”不仅起到减轻依赖内容的作用,还是依赖表达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要素。比如例句(12),如果去掉“一下”,变成“请给我看”的话,表达的是一种命令,作为依赖的表达方式,有些不太自然。
  在日语中,“ちょっと”并不是依赖表达方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仅仅是发挥提高郑重程度的作用。即使将例句(15)中的“ちょっと”删除,变成“見せてください”,也仅仅是比“ちょっと見せてください”少了一些郑重,作为依赖的表达方式还是成立的。
  三、依赖表现的“加重化”
  在汉语中,表达依赖时除了上述的“减轻化”以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加重化”。
  (16)请多多帮忙。
  (17)请多包涵。
  (18)请多指教。
  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以上的例句会令人感到心理负担加重,而在中国人的眼中,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对对方重视的态度,是一种比较郑重的敬意之情。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初次见面的人之间的寒暄,对于比较具体的依赖内容则不太适用。
  在日语中也有添加陈述副词“何とぞ”、“ どうか”的,所谓的“礼仪上的依赖”。然而,其发挥的作用跟汉语的有所不同。汉语的“请多多帮忙”的“多”直接与动词相联系,加重动词所表示的语义;而日语中的“何とぞ助けてください”中的“何とぞ”作为陈述副词,与“~てください”直接关联。
  以上,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汉语和日语中依赖表达方式的不同,而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其实,对如何接受依赖、如何拒绝依赖的考察也同样重要。另外,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てください”这个典型的、直接依赖表达方式之外,更加喜欢间接依赖表达方式。因而,还有必要考察其与中国人常用的依赖表达方式的差异。而且,这也是中日两国异文化交流中不可缺少的。
  
  注释:
  (1)表示这种表达方式不太自然。
  (2)“减轻化”是木村英树提出的。
  (3)“加重化”是模拟“减轻化”的说法。
  
  参考文献:
  木村英樹「依頼表現の日中対照」『言語』1987.10明治書院
  前田広幸「「て下さい」と「お下さい」」『日本語学』1990.5明治書院
  浜田麻里「依頼表現の対照研究」『日本語学』1995.10明治書院
  熊取谷哲夫「発話行為理論から見た依頼表現」『日本語学』1995.10明治書院
  輿水優「中国語における敬語」『岩波講座日本語4敬語』1997年岩波書店
  
  作者简介:谢群,女,长春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生,日语语言文学。

“依赖表现”的中日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