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7期 ID: 153429

  

高师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 谢素华 黄 鹂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数目飞涨,这对打算就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类毕业生为例,对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他们的就业情况,并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字] 高师毕业生;就业情况;对策
  
  面对日益发展的世界,人才的大增长带来的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不得不引起广大社会的重视。因此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一系列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 高师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
  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类毕业生为例,2007年据有关数字统计,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尚未达到二位数,通过努力,2008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6.2%,今年达到85.06%。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教育教学基地。师范类分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根据基础教育的需求设置了文科、理科、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方向。多年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输送了大批专科文化程度的优质师资,其中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教学骨干。可目前,社会对师范毕业生需求下降,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二、高师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教师供需趋于平衡。
  一些地区、学校经过多年的补退,人才需求已进入正常的补给阶段。
  2、凡进必考,双向选择。
  数量满足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开始提高要求,特别是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小学教育本科化)和专业、综合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才艺、甚至形象)比较挑剔。近几年,江西省各市(县)、区陆续开始实施“自愿报名,凡进必考,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政策,对师范毕业生的录用提高了门槛。
  3、个别地区因为财政困难而压缩对毕业生的需求。
  有些地区、学校,对师范毕业生实际上还是急需的,由于政府部门财政困难的原因,不得不仍然留用部分代课教师。
  4、人才结构层次需求的变化。
  通过对江西省多所小学、幼儿园的问卷调查,目前省内大多数小学、幼儿园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普遍提高了,在职的大部分年轻教师已取得本科学历或正在就读本科。许多学校领导明确表示未来几年内录用新教师的学历要求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小学教师学历要求呈本科化趋势。因此,学历上的劣势已成为我校毕业生和其他类似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最大障碍。
  (二)内部原因
  1、高师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狭窄
  通过对一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类毕业生将就业面仅仅定位在教育岗位上,甚至对其他非教育类专业举办的招聘会置之不理,这就无形中缩小了他们的就业面,成为他们就业过程中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加重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对他们摆脱就业难的困境是很不利的。
  2、部分高师毕业生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在大专院校中,有部分大专生思想意识还未转变,不屑做要动手的事。有的学生总把希望寄托在“专升本”上,这就导致目前的大专教育培养目标无法落实,形成了大专生“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现状。
  三、高师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应对之策
  由于专科师范生学历层次低、就业面窄,如何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提高学历层次,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结合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数字,从中总结分析出当前各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当前师范类学校培养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从对当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和对未来几年江西省各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师资需求情况的预测来看,如何应对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五年制师范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问题。对此,我们从社会和大专生自身两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社会因素方面
  1、对师范生进行免费教育
  从2007年秋季入学起,中央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根据国家制定的免费师范生计划,免费师范生将免除学费、住宿费,并将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只要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就能保证“有编有岗”。从2007年6所部属师范院校试点情况看,免费师范生生源足、录取分数高,男女生比例更趋合理,这无疑从源头上保证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这个试点工作为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创造了条件。为培养更优秀的师范类毕业生,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改善师范生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开展多元化培养模式
  为使高等师范教育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来进一步扩展师范生的知识结构、扩大视野以及发展个性,这对于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十分有益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鼓励部分成绩较好、在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通过自考等途径在专科毕业前修完或部分修完本科课程,取得文凭,为就业提前拿到通行证。
   3、实行“双专科”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师范类专业主要有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分文科、理科、英语、艺术等方向,总体来看专业设置相对单调,造成师范生就业面比较狭窄。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建议学校进行“主修专业+选修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如“主修文科方向+选修艺术方向”的学生既可以在小学担任语文教师,也可以兼任或担任美术或音乐教师。这样,师范生在主修方向无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选修方向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范生教师岗位的就业压力。随着师范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渠道的日趋多样化,未来几年内更多的师范生将有可能从事教师以外的其他职业。对此,师范学校还可以考虑进行“师范专业+X专业”这种“双专科”培养模式的尝试,这样可以充分运用学校的非师范教育资源,打破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壁垒,使教育空间、教育效能最大化,进而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就业需求。
  4、除了以上一些措施此外,我们将联系组织教育专家和学者举办一系列的教育讲座和招生就业研讨会,同时积极联系和组织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见习的机会,或者实行定向培养。同时引入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招聘会进入校园。以增加高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二)大专生自身因素方面
  1、进行“继续教育”
  由于专科师范生学历层次较低、就业面相对较窄,学生不妨可以考虑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一条解决大专生就业难的出路。多受一些教育,多学习一些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这对他们实现就业是很有帮助的。
  2、降低就业标准
  大专生就业之所以难,也在于他们自身对工作的要求不低。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大专生应当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先求立足后谋发展。
  3、转变观念
  大专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妨可以换个思路去考虑。比如可以考虑一些民办院校和民营企业,实现跨行就业,甚至可以考虑自主创业。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通过社会和大专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去摆脱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窘境,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穆林.大专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2年08期
  [2]盛高民.大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郑向阳.新时期大专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07期
  
  作者简介:谢素华(1961—),女,浙江杭州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
   黄鹂(1986—),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年道德教育

高师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