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导游业务知识水平与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高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提高导游专业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育合格的导游人才。
[关键词] 导游;职业理想;途径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窗口产业,导游作为其核心的要素,对旅游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导游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低、职业道德的缺失,究其根源则在于相关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起社会主义职业理想,价值导向扭曲。高校作为输送导游人才的主渠道,应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推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合格的旅游人才做出贡献。
一、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看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一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由于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深入学习,只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没有理性的深入思考,使得大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内涵,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层面的缺乏。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与各种错误思想坚决斗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使他们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
作为面向世纪的高等旅游人才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深厚的基本理论,较强的综合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知识型管理人才,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管理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要有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旅游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三是要有创新管理能力和适应旅游行业特点的业务技能,四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敢于面对挫折,迎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1](p50)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是旅游产业队伍的后备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旅游行业是否能健康持续发展。
1、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如导游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表,体现的是地方的形象。国内旅游行业之所以为人所诟病,除了导游人员综合知识面较窄、业务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外,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任意改变旅游线路、强迫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等也是重要原因。近年来,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媒体和文化宣传无孔不入,严重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灵。社会对物质利益的重视,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为社会服务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难以形成。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为旅游业发展培养合格的导游人才,对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必然环节。
大学生拥有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他们是今后旅游业界各部门骨干的主要来源,是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不仅仅要加强他们的业务知识学习,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旅游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人才和知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共性。其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把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系于心中,能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愿意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崇高性,也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2]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理想信念层次太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谋生,没有把自己的专业作为事业去追求。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人们普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轻视和对物质利益的无度追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部分大学生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拜金钱,出现了信仰危机。有的学生信仰西方实用主义甚至宗教迷信思想。
2、社会责任感不强。尽管大部分的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一些大学生受当前社会上享乐主义的影响,信奉“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热衷于追求各种新潮的生活方式,过早地践行成人化的社会生活。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索取,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3、理想信念不稳定。尽管大学生在大学里接受了较好的教育,但面对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和西方功利主义思潮的泛滥,仍然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他们毕业进入社会后,无法正确辨别美丑现象,在生活中随波逐流,加上缺少理论学习和修养,无法保持思想的正确性,就连学生党员也无法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开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理职业道德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实践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帮助青少年解决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的问题。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日常学习中,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高尚的理想信念不断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使命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侵蚀。让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因此,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是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和分析当前的热点问题,解除学生心中的疑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真正的信仰,自觉地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2、专业课教师改变“教书”理念,在教学时要注重“育人”环节。
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灌输,更是一种日常教育。教书育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专业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环节,将理想信念教育穿插在日常教学之中,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大学生立学为民、治学为国的思想教育,如在讲解《导游业务》课程的过程中,强化对导游素质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导游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仅仅以物质利益为目标,最终会通过游客损坏当地旅游的整体形象,进而会牵连到旅游业的发展,最后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职业。此外,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旅游工作者做报告,如:旅行社老总、高级导游、旅游专家学者等,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旅游行业内部运作的重要环节,了解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激励大学生用专业学习的方式报答祖国,努力成才,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运用内在激励机制进行自我激励。成才是内在的需要。通过这些教育,才能避免学生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情绪,抵制西方的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
3、加强社会舆论宣传的力度,利用榜样人物进行诚信教育和奉献精神教育。
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湖南导游文花枝,她在游客旅游途中遭遇车祸危难之时,坚持让解救人员先救乘客,再救自己,先人后己的优秀品格,感动了很多的人,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还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导游员、海南“阳光导游”李静娜,她从事导游工作至今,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未有过违规、投诉。她在导游过程中,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她说:“导游是我的事业,不仅仅是工作!”200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就是旅游管理大学生的学习榜样。用模范人物激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是今后导游的主要来源,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决定了今后导游素质,更甚为地区的旅游形象。对他们除了采用理论的教育方式,还要考虑到他们的专业特点,继而开展实践性的引导。只有培养一批具有健全人格、良好道德信念的导游,才能真正为旅游业服务、塑造我国良好的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赵志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研究述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李 健,关于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3]贾晓龙,蔡洪胜.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5)
注:本文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课题(项目批准号:09MJ0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娟(1981—),女,新疆哈密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庞明珍(1973—),女,广西陆川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