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是一生中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
国家教委的调查资料表明:1997年底,全国在校的中专生患心理疾病率已达到20%左右,而且从最近几年的资料来看,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社会上的各种观点和现象不断影响到校园,而现在的中专学生大部分是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特点,笔者认为体育教育由于其身体机能的调动性,会形成较好的动力,达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学校体育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从从事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生理健康,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蕴涵着丰富的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内容,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广泛训练记忆能力、启迪诱导想像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为智力的开发奠定生物基础。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加强,对体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分析综合能力加强。另外,体育锻炼所引起的一些非智力成分的良好变化,如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均对智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学习、生活、同学关系、就业顶岗实习等产生紧张、忧愁、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活动则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以及脑内啡呔释放等原因,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降低焦虑,消除忧郁,把脱痛苦和烦恼,分散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另外,参加体育锻炼对改善孤独、胆怯、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等心理缺陷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人的情感是在活动中产生、变化和发生的。体育锻炼对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运动过程的趣味性、运动环境的复杂性,能发展学生的愉快、乐观、友爱、同情等多种多样的情感。其次,运动的集体性,可以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养成热爱集体互助互谅的集体主义情感。再次,运动的竞争性,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奋战的乐观主义情感,成为夺取胜利的推动力。此外,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感和理智等。
四、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指学生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一个人的意志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锻炼是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竞赛,都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战胜强敌的勇气,在瞬间万变的运动环境中迅速选择应变措施的决断力,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遵守比赛规则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等。体育锻炼的独特环境条件,对于培养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克服客观和主观困难,在克服种种困难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使这些品质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进去心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就学校中的各种体育活动而言,都是学生身心处于动态之中的各种身体活动、游戏及教学比赛。这些活动和练习具有竞争性、娱乐性、规则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在激烈的对抗中,身体不但给机体施加刺激,还在头脑中引起各种心理感受,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使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显示和发展。学生可以在从体育锻炼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信心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发展,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品质。
六、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善于认识与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最能表现自己的个性,在认识与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尊重个性差异的存在,并以此为前提对学生施加引导和教育。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在体育活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并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以高尚的、有效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最后,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正规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规则等都有统一要求,运动动作完成的质量与水平也都是非常显性的,容易导致整齐划一、“齐步走”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潘宁敏.浅谈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科技.2002.2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
作者简介:李玉萍(1981—),女,广西岑溪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教师,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