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语言学阅读模式的一大特征便是背景知识架构的文化特异性“本文探讨了该特异性对阅读过程及阅读课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实例详尽分析了背景知识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以及这种明显的文化倾向对阅读过程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较之于形式架构,背景知识的内容架构对阅读的影响更为深刻“阅读行为之所以失败,往往就在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建立的知识架构与阅读文本所预设的不相一致,这种不默契的原由就是背景知识的文化特异性”最后,作者分别对二语阅读课的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处理意见"
[关键词]文化特异性;背景知识架构;背景知识
一、 引言
依据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理解过程涉及到了语义的建立,而语义的建立又是通过提取读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文本信息。认知理论认为大脑包含了一个完整的并相互关联的心理结构,这个结构被称为图示。Goodmand和许多学者认为当读者读到一篇文章时,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语义的建立,概念事实上比文章本身更加重要。
二、 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在阅读中的作用
Rumelhart(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在阅读过程中理解目标语的背景知识,读者就需要分清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的不同。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将会对把握文章内涵、内容和整体脉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没有激活相关的图式的原因存在于,作者在文章中没有为读者提供足够的线索让读者有效地激活图式,或者是读者没有具备作者所期望的相关图式。在这两种情况下,作者所期望读者做到的和读者自身的能力不成正比,也就是说阅读行为之所以失败,往往就在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建立的知识架构与阅读文本所预设的不相一致。
三、 以背景知识为主导的内容结构
为什么一种特殊的内容图式没有能被读者激活,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是背景文化的特异性,并且它不存在于任何一个读者的文化背景之中。研究表明比起在文体上,结构上不熟悉或久远的文章,预先在文章中假定的内容背景,在当它和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相互合作时,会使文章更加容易理解和阅读。(Steffensen,Joag-dev&Anderson 1979;Johnson 1981; Carrell 1981)。
因此,二语读者在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不是因为没有提供确切的图式,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图式(Hudason,1982.9)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要坚持不懈的寻找一种心理图式,然而,一旦没有找到所用的努力将白费.。所以,很多二语读者需要通过增加词汇量来理解结构较复杂的篇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这种以隐形的背景文化知识的内容框架要非常敏感,例如:
By voting against mass transportation, voters have chosen to continue on a road to ruin. Our interstate highways,those much-praised golden avenues built to whisk suburban travelers in and out of downtown have turned into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parking lots. That expense is not only economic) it is social. These highways have created great walls separating complex social connections that help make a city livable. (Baudion et al. 1977:159)
在此段落中,读者需要注意的是mass transportation 和highway之间的联系。在美国,由于私家车的使用导致了公路的过多和公共交通的减少。州际公路的概念只指代城市地区这一很小的区域,读时会使读者脑海中形成一种拥挤,堵塞的感觉。由上述例文可见在完全理解一篇文章时,必须注意语言与文化的链接,文章本身的含义远远超出语言符号本身的含义,取而代之是目标语中所隐含的社会背景知识
四、 以背景知识为主导的形式结构
语篇分析和篇章理解的研究表明,阅读理解不仅受到文章的语言,内容以及背景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英语中存在大量不同的句子结构,比如:从句,省略句等等。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选择特定的结构,才能有效表达。各种结构有自己的框架和特点,读者对这些结构的了解即为形式图式。读者根据对形式图式的掌握,有效地运用于阅读过程中,可以促进阅读速度,质量,及记忆效果的提高,例如寓言、故事、诗歌、散文、评论、戏剧等题材都有其独特的结构,读者对体裁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对内容的了解。如叙事性的文章在不同的文化中不尽相同,英语中的叙事体通常有3个部分,但在其他语言中,一篇故事会有4到5个部分。叙事结构在标准英语中都是围绕着主题进行,也就是说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故事中所有组成部分都是为主题服务,恰恰相反的是,其他语言的故事都是多主题叙事体,很多相关主题都会囊括在一篇故事中.
其次,不同的文化对于读者和作者在阅读过程中所持有的角色和责任不尽相同。比如,在古代的中国,读者的责任就是理解作者想要在文章中表达的想法,而在英文中,作者要为论点的清晰性和文章组织的严谨性负责。因此对于二语读者,熟悉英语中不同的句法形式,文章结构,题材以及中西文化的阅读习惯是帮助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必不可少的因素。
五、 结论
阅读被认为是一种心理语言学上的猜词游戏(Goodman,1970)。读者和作者对于语篇都有自己的预设,当读者和作者有相同的预设时,理解就变的很容易,反之则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要解决英语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二语阅读者,熟背大量的单词和词组固然重要,但是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是阅读理解中或不可缺的因素。第二则是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阅读技巧时,不能简单的将阅读过程等同于本族语向目标语的翻译或一种对文字机械的破译,而是对目标语社会文化的理解,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等等。
参考文献:
[1]Goodman,K.S. 1967. 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6/1: 1262 135.
[2]Hudson, T. 1982.The effects of induced schemata on the/short circuit0in L2 reading:Non2decoding factors in L2 reading performance. Language Learning32/1:1231.
[3]Johnson, P.1981.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a text.TESOL Quarterly15/2: 1692181
[4]Rumelhart,D.E.1977.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ing brief stories.In D.La2Berge & S.J. Samuels(eds.).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Perception and Comprehension,pp. 2652303.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
[5]Baudoin,E.M.,E.S. Bober, M. A.Clarke, B. K. Dobson & S. Silberstein. 1977.Readerps Choice: AReading Skills Textbook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Press.
[6]Carrell,P.L.1981.Culture2specific schemata in L2 comprehension.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Ninth Illinois
TESOL/BE Annual Convention. In R. Orem & J. Haskell (eds.).The First Midwest TESOL Conference,
pp. 1232132. Chicago: Illinois TESOL/BE
作者简介:张晨(1982—)女,汉族,湖北省武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