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7期 ID: 153449

[ 王献彪 文选 ]   

材料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创新能力的探索

◇ 王献彪

  [摘要]本文针对材料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开展了一些探索。通过科研小组的建立、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创新思维的激发等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研实践; 材料学专业本科生; 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关键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材料学专业是以掌握材料的基本规律并研究开发具有先进功能的新材料为主的学科专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1-4]。
  一、目前针对材料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材料学专业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实际生产管理、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来进行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企业用人标准的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素质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不能独立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经过初步的调研,在目前的学生培养工作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 过分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忽视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2)课堂讲授目前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课堂讨论和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较少。(3)实验课等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也主要是老师示范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依托科研实践培养材料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的实际和良好的科研条件,采用建立科研小组的形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基于科研小组的建立,探索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科研小组以教师基金项目为依托,以学生科研兴趣为导向,增加了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相关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去。学生面对一个科研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与指导老师讨论。通过互动式的讨论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作者目前指导的08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两名本科生参与了科研课题“高分子基功能碳材料的低温合成及应用研究”的研究。在对学生科研实践的指导教学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素质教育中推广使用,并为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文件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二)重视科研课题的选题质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教师科研课题的选题质量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参与的科研课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目前的前沿性问题而设。学生参与了这样的课题,既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不至于因难止步,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强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构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坚实平台
  为了将科研实践与实际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将科研成果应用推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我院先后分别联系了多家实习单位,如海螺集团、佳通轮胎、安诺管业、安庆石化等著名企业。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同时,邀请这些单位的专家一起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得到实际工程实践的训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造了条件。
  四、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对材料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性工作。科研实践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既能够增加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又可以提高理论基础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绍杰,刘瑾,潘洁松,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人才特色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8:49-51
  [2]李焱,史美萍,吴涛,徐晰,戴斌,依托科研实践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32:47-49
  [3]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12:141-144
  [4]冯洪庆,黄善波,马永,刘安源,结合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05-106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0SQRL088Z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06JX9)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0906006)。
  
  作者简介:王献彪(1978—),男,硕士,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从事材料化学研究。

材料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创新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