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7期 ID: 153459

[ 穆冬梅 文选 ]   

浅议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

◇ 穆冬梅

  [摘要]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分析入手,得出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中存在许多问题,探讨了高校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培养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消费中的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客观地讲,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但不可否认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而且大有上扬趋势。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同时,高校作为育人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特点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传统的消费观已受到严重冲击,形成了新的消费观。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的各项消费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主要集中在手机、电脑、恋爱、旅游、用餐、书籍等几大项上。
  2、大学生消费中存在严重的分化,一般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低者300至400元,高者500元以上,个别超过1000元。高消费与贫困生同时出现在校园,高消费者的时尚性消费比重高,贫困生的传统消费比重偏高。
  3、从部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过高,已明显偏离了学生消费的正常轨迹。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消费心理不健全。
  虚荣心的驱使下的攀比心理,过分追求时尚,片面崇尚超前消费,不懂量入为出;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家庭优越感或自卑心理。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有的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甚至不惜去偷窃。还有的在人情消费方面,生日请客、得奖学金请客,而且请客的档次要比别人高。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比重过高。如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至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他们大多认为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据某高校调查,在关于大学生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4.9%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29.6%的同学在400-500元之间;有22.3%的同学500-600元之间;有15.9%的同学700-800元之间;有6.8%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之间以上。
  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诱发犯罪,使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产生不良后果,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不利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
  大学生的消费,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的承受能力协调一致。在塑造大学生的消费观时,高校作为育人的阵地,应该关注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苦乐观。
  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大学求学期间,本来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能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及欲望的满足。
  要进行消费道德教育。高校文化建设应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起到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建设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因此没有理财经验。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3、积极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开辟一些低消费的传统消费项目,减少一些纯赢利性的娱乐消费场所,在校纪校规中对消费作出某些限制性规定,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注意力,减少不良消费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对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培养,需要教育者的正确诱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区的有效配合。大学生消费观的成熟正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苏勇编著:《消费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何勤勇.思想教育应注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2-3.
  [3]李永华等.大学生奢侈吗?[J].青年研究,2000-6.
  
  作者简介:穆冬梅,郑州轻工业学院民族职业学院。

浅议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