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务驱动法是高职院校中理工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文科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深入分析了任务驱动法在文科教学中难以开展的原因,提出可以从剖析专业特点挑选合适课程、结合课程目标合理设计任务、深入分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和开展科学评价注重总结提高四个方面实现任务驱动法在文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科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
高职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如何在每门课程中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每个高职教育者要面临的问题,许多教师都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形成了众多宝贵的经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相对独立,是目前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要探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及应用现状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任务驱动法也叫任务教学驱动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1]。
(二)任务驱动法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任务驱动法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职教学中,主要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笔者通过了解一些高职院校任务驱动法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查阅任务驱动法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期刊文章,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在理工科教学被普遍采用,许多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尤其是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均运用任务驱动法,并且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但在文科教学中还基本没有被采用,只是有极少数课程进行了简单的尝试,也还没有受到文科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以供借鉴和推广。
二、任务驱动法在文科教学中没有普遍应用的原因
(一)文科专业的课程特点决定任务驱动法很难普遍应用
文科与理科、工科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需要学生实际操作和训练的课程较少,而任务驱动法则适用于具有一定实践性质的课程。尤其是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传统的人文类专业基本上都是进行纯粹的理论教学,任务驱动法很难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和学生就业的实际所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大力推行文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课程的改革,只是这种改革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以个别课程为试点,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总结,才能普遍应用。
(二)文科专业实训教学软硬件条件直接影响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综观全国各高校,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远远少于理工科专业,很多院校的文科实践教学尚处于初步开展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同时文科专业缺少实训课程的师资力量,大部分实训课程的教师没有经过任何的实训课程教学的培训,对实训课程的组织与开展,对实训任务的设计、实训的组织和评价等均属于摸索阶段,导致一些文科专业的实训课程在没有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和实训指导教师的情况下艰难开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如何实现任务驱动法在文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剖析专业特点挑选合适课程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可选择社科类专业进行探索与实践,要选择专业中带有一定实践性质的课程展开尝试。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要以新的角度来审视文科专业的教学,教研室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挑选出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相连的课程进行分析。如文秘专业,在培养文秘专业知识的同时一般注重培养学生办文、办会、办事、办公自动化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将专业课程分为以培养知识为主的和以培养技能为主的两大类,《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学》、《演讲与口才》等课程都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将课程实践内容进行合理分解,设计出若干项与知识点相融合的任务来组织教学。
(二)结合课程目标合理设计任务
选择了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后,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章节进行任务的设计与安排,以任务为中心引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就业实际出发,设计具体可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设计学生较熟悉、易理解、感兴趣的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任务完成的需要,不要求理论的系统性,而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如《秘书实务》课程中的办公室日常事务就可以分为办公环境的安排与布置、电话事务、印章与介绍信事务、办公效率与时间管理、办公用品的采买与库存控制等若干模块,教师要选择难易适中,适合课堂完成的内容设计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角色进行训练,建议用情景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秘书职能工作环境。
(三)深入分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法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对任务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引导,这种分析引导可以是对秘书职能环境中问题解决方案的提示,也可以是相关秘书专业知识支撑点的点拨[2]。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更要适时启发、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个体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和状态。[3]而每次小组的组成和协作都是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一种训练,小组要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成员的分工[4]。这种分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使小组成员之间的频繁交流成为必然,在收集资料、解决矛盾、策划方案、设计情境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沟通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浓厚的团队意识,能举团队之力集思广益,力争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教学。
(四)开展科学评价注重总结提高
任务驱动法的重点之一在于评价和考核部分,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教学应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方式,以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每次任务结束后,都要及地做好评价工作,真正实现学生在每次任务完成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并积累经验。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之间互评、组内个人互评、个人自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要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思考,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每次任务的考核结果可由教师对小组整体评价成绩、教师对组员个人评价成绩、小组间互评、组员间互评五部分相加而成[5],各部分占有一定的比例,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导。
本文提出的文科专业中开展的任务驱动法是由教师设计任务,在实训室中利用仿真的职业环境,由学生模拟真实情境来完成。笔者认为这只是任务驱动的初级阶段,要想实现真正的任务驱动应该与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将任务的设计与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36-37.
[2]黄海项.项目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文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41.
[3]吕广革,敖静海.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的实践应用[J].职业时空,2009(1):50-51.
[4]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7):119-120.
[5]刘伟,刘晓岚.秘书实务课程中的实训教学改革与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1):116.
作者简介:吕宪栋(1977—),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人事处教师,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工作。
刘伟(1978—),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钟健(1982—),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助教,主要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