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10

[ 闫会才 文选 ]   

今年高考作文特点

◇ 闫会才

  每年高考过后,第一时间备受关注的是作文题。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感觉作文很神秘。2010年高考之后,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议论纷纷的还是作文。我们不妨掀起其盖头,看一看其有哪些特点,这对于备战2011高考,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
  
  2010年高考共有18套语文试题闪亮登场,每套试题有一道作文题。其中,上海卷、江苏卷、福建卷都是70分,其余的15套试卷作文题都是60分。高考语文试卷总分值是150分,从2000年开始,上海就是70分,福建从2005年开始改为70分,江苏从2008年开始改为70分。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知道首先增加作文分值并一以贯之的是上海卷,其后陆续有福建、江苏加入了这个行列。可以说,将作文分值增加为70分,说明了对作文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中,还会有新的省市增加作文分值。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写作、会写作应该是一个优秀公民必备的素质。
  考察18道作文题对字数的要求,都是不少于800字。上海卷2000年至2004年,都是要求写1000字左右,从2005年开始改为不少于800字;福建卷2005年要求写900字左右,从2006年开始改为不少于800字;江苏卷则一直是要求不少于800字。从要求写1000字左右,到要求写不少于800字,分值相同,但字数要求不同,且从1000字左右减少到不少于800字,这并不说明对作文的要求就降低了。应该说,与全国其他15套试卷作文题相比,分值提高了,字数要求却一样,实际上是对作文质量的要求更高了。
  从作文分值的增加和字数的变化这两方面来看,我们平常确实应该加强作文训练和对作文写作的指导,忽视不得。
  
  二
  
  2010年高考每套题都是一道作文题。可以说,一道作文题是常态,两道作文题是非常态。2005年高考,重庆卷就命制了一大一小两道作文题,其中小作文是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要求是:① 符合说明文文体特点。② 字数不少于200字。当年,重庆卷备受瞩目,大家颇议论了阵子。2006年以来,一大一小两道作文题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为此,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中放上一条:文体不限。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放上了这么一条,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写成实用类文章。实际上,这几年的作文题是百分之百地不能写成实用类文章。当然,有的聪明考生,有时会借书信、日记、广播稿等形式来写作文,但这也只是借用形式而已,因为他们所写的文章本质上还是文学类的散文或者是论述类的议论文而已。至于说明文,是连借用也不可能,也就是说永远没有练习的机会。说真的,如果真出上一道要求写说明文的题目,怕是绝大多数考生会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处下手。从社会发展来看,实用类文章的写作也是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比论述类、文学类文章的写作还要重要。这么说来,以后出现一大一小两道作文题的情况还是可能的。
  其实,往远处说,我们也有这样的传统,并积累了一定的命题经验。翻开上个世纪90年代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知道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这8年全国卷及1999年的上海卷都是一大一小两道作文题。可以说,其中经验、教训都有,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因此,我们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在侧重论述类、文学类文章写作指导的同时,还应该稍微注意一下实用类文章特别是说明文的写作指导。
  
  三
  
  我们如果注意一下2010年高考18道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会发现有的省市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比如湖南卷、江西卷;有的明确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比如山东卷。这是为什么呢?从1999年话题作文出现,到2004年话题作文达到全盛(当年全国共有15套试卷出现,话题作文竟占了14道,只有北京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在给了考生无限的写作发挥空间的同时,由于在文体方面都是“自选文体”,没有任何限制,结果也出现了许多四不像作文,这该是话题作文命制者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全国中语界是议论纷纷。如果限制文体,那么也就限制了考生的发挥;那又该怎么办?于是有了湖南卷、江西卷的两种文体任选一种,有了山东卷的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我们想,山东卷的要求应该更合理一些,以后使用这种必要限制的试卷,可能会更多些。
  对文体的要求,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一些作文题允许考生写这写那,但就是不允许考生写诗歌。这些作文题有天津卷、重庆卷、北京卷、安徽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苏卷、山东卷,共8套试卷。18套试卷,除了湖南卷、江西卷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外,还有16套试卷。这16套试卷中竟有一半的要求诗歌除外,也就是说,文体全开放的和半开放的各占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省市除广东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都是诗歌除外。
  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中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的。诗歌属于青年。有多少人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成为了著名诗人啊!外国的拜伦、雪莱、普希金,中国的郭沫若、徐志摩、舒婷,都是例子。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激情,他们爱读诗,爱写诗。不见他们的笔记本上、他们的赠言本上,随处皆是他们或抄或写的诗歌?高考作文命题又怎么能忽视这一现实呢?再说,文体不限,就是要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啊!这样,一方面文体不限,一方面又要求诗歌除外,怎么能讲得过去?第三,《考试大纲》规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诗歌就属于文学类文章啊!可能有人说,高考作文都是要求不少于800字,写诗歌字数方面怎么要求?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高考作文纸一行25字,写32行就是800字。平常我们的学生都是写32行多几行,写诗歌也这么要求就是了。至于一行是写25字,还是2个字,那该是考生的自由了。当然,这32行还应该包括空行,因为诗歌是分节的,分节是需要空行的。至于考生分多少节,那自然是考生的自由。就是像信天游那样两行一小节,三十几行便有十几行的空格,我们想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也就是说,写诗歌只要写到800字以上,就是符合字数要求的。可能还会有人说,考生都写了诗歌,怎么阅卷?毕竟阅诗歌和阅一般作文不一样,需要细细读,而现在高考阅卷是时间紧、任务重呢!实际上,考生怎么可能都写诗歌呢?要知道写诗歌的毕竟是少数。至于阅卷,对这少数学生多花一点时间,应该还是可以的。我们想,广东、福建、四川、辽宁、湖北、海南、宁夏及使用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的省市,在这方面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等八省市应该学习一下。如果那样,这八个省市热爱诗歌的考生也就有福了。
  
  四
  
  2010年高考18道作文题中,新材料作文10道,这就是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海南、宁夏卷)、福建卷、四川卷、辽宁卷、湖南卷、安徽卷、上海卷、山东卷;新命题作文7道,这就是湖南卷、广东卷、江苏卷、重庆卷、江西卷、北京卷、浙江卷;话题作文1道,这就是天津卷。
  三者比较,似乎话题作文已经是强弩之末,要退出高考的历史舞台了。其实,2009年高考18道作文题中,话题作文也是1道,且也是天津卷。往前推,2008年,天津卷是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属于命题作文;2007年,天津卷是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也是命题作文;2006年,天津卷是以“愿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还是命题作文;2005,天津卷是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仍是命题作文。也就是说,自2005年以来,天津卷早就不考话题作文了,而且是连续4年。要知道,这几年,有些省市还在考话题作文呢。可是,大家都不考话题作文了,天津卷命题人为什么又来杀了个回马枪,连续两年考话题作文呢?
  我们想,话题作文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大家的跟风心理,这就是大家都考什么,我也考什么,否则评论来了说我标新立异我可受不了。因为标新立异得好,那大家都好,一旦出现偏差呢?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么说来,命题人首先就该破除跟风心理,像天津卷命题人那样敢于走自己的路,突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园地,才会是百花争艳,否则,自然是单调乏味,让人不忍卒赏。
  我们不妨看一看2010年天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不少于800字。(4)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我生活的世界”,“世界”怎么理解?我们去读命题人所给材料,知道“世界”可以指心灵世界,可以指网络世界,可以指自己身边自然的、社会的环境等。材料中用了省略号,意思是我们可以由此无限类推。
  这个世界有什么特点?材料中也作了提示,这就是五彩缤纷,这就是和谐温馨,这就是创新进步,这就是演绎平凡真实的人生等。有多少个世界,就有多少个特点。世界无数,特点也无数。
  这么一分析,知道这道作文题给了我们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会写,自然能够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来!
  看来,天津卷在2009年考了话题作文后,2010年仍旧没有退出这块已经无人坚守的阵地。这不是保守,而是一种昭示:话题作文如一朵长开不败的鲜花,仍旧可以艳丽迷人!
  
  五
  
  2010年的10道新材料作文,有不少十分精彩的看点,值得我们认真关注。这对我们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备战2011年高考作文,是有好处的。
  全国卷Ⅰ是唯一的漫画作文。漫画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给了比喻的喻体,这样,我们审题立意时需要找出比喻的本体来。一般而言,本体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也就是说,漫画作文立意空间特别大,便于认识能力强的考生发现新颖深刻的立意,从而脱颖而出。其次,所给漫画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便于考生在作文时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写出富有激情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章来。现在很多同学写作文,就好像是在证明数学题A+B=C一样,什么也不缺,独独缺少感情,让人读来感觉枯燥乏味,而漫画作文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很好地避免这一点。
  2009年没有漫画作文出现,2008年江西卷出现过,2007年全国卷Ⅰ出现过,2005年福建卷出现过。这是近几年对漫画作文的考查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卷Ⅰ是隔了两年后又考,似乎对漫画作文特别青睐,其原因当是如前面我们的分析。
  全国卷Ⅱ给的是世界读书日这天关于“浅阅读”的讨论文字。高考之后,看到这道作文题,我心里直喊遗憾。因为我命中了这道作文题,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报刊上发表不出来。我命的作文题及所写的思路拓展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之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在一如既往地广泛提倡读书之外,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记者发现,书店里大部分买书人不是选择考试用书,就是选择励志、职场、健康等书籍,真正挑选人文书籍的人着实不多。
  对于“浅阅读”,您持什么观点呢?请结合自己及同龄人的阅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一谈。
  要求:(1) 题目自拟;(2) 立意自定;(3) 文体自选。
  思路拓展:
  与“浅阅读”相对的是“深阅读”。什么是“深阅读”呢?这是写这篇作文应该搞清楚的问题。材料中说,在书店里买书,“真正挑选人文书籍的人着实不多”。看来,“深阅读”是指阅读人文书籍,养育心灵。
  可以赞同“浅阅读”。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生存,选择励志、职场、健康等书籍,理所当然。因为,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存,一切都等于零。
  可以反对“浅阅读”。“浅阅读”表现出的是人们浮躁的心态,什么也深入不下去,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会影响我们社会的进步。还是应该沉下去,去读一些能够营养心灵的人文书籍。
  至于文体,可以是记叙文,写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寓自己的观点于故事之中;可以是议论文,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际作实事求是的分析,让读者口服心服。
  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4月23日。《半月谈》2010年第8期刊发了《“浅阅读”:轻松中丢弃了些什么》。文章除开头外,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浅阅读’,一种流行选择”,第二部分为“‘浅阅读’时代,亟须强调‘深阅读’”。新华网在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22日提前发表了这篇文章。我看到这篇文章后,感觉很重要,值得讨论“浅阅读”与“深阅读”问题,于是拟了上面的作文题。
  世界读书日距离高考仅40几天,也就是说,与这个时候出现的热点、焦点等有关的作文题,报刊出版速度再快也不可能让其面世。这样,也就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押题宿构。高考作文,很多情况下就是在和考生捉迷藏,可以说这是一种高明的捉法。以前有一种观点,就是高考作文绝对不涉及时下热点、焦点。现在这种观点可以下课了。18套试卷,有一套试卷为了避免考生押题宿构涉及一下热点,也未尝不可。其实,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已经这么做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死亡近9万。这是当时的热点、焦点,虽然距离高考仅有20几天,命题人员还是让其走上了试卷成为了作文题。
  福建卷给的是《格林童话》的作者格林兄弟成名的故事。有人说材料陈旧了点。其实,这也是一种偏见。作文命题,可以用时新的材料,也可以用历史材料,因为用什么材料《考试大纲》并没有规定。只要材料中蕴含的观点实用,有谈的必要,能够发挥,也就够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福建卷作文题给了我们要全面备考的理念,在备考的时候,绝对不能厚此薄彼。
  安徽卷给了清朝阮元的《吴兴杂诗》,诗歌共四句,这就是: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命题人说,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这首诗三四句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够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呢?这需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实际,一联系,我们也就能够知道: (1) 因地制宜。作为农民,就该根据当地的水源情况、土地情况、日照情况,决定种什么,不种什么,这样,才能获得大的丰收。(2)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决定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情况,每个城市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决定自己怎样走向繁华;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情况,每个国家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决定自己国家的发展之路。(3) 一刀切、绝对化、机械照搬,从大处来说会误国,从小处来说会误个人。
  中国古代蕴含着哲理的诗歌很多很多,安徽卷其实是给命题人命题打开了一扇大门,这么说来,安徽卷作文题是有着特别意义的。
  
  六
  
  命题作文包括两种,一是标题+要求型,二是材料+标题+要求型。2010年高考作文题,属于前者的是湖南卷(以“早”为标题)、重庆卷(以“难题”为标题)、北京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标题),其余的广东卷、江苏卷、江西卷、浙江卷都属于后者。
  在材料+标题+要求型题目中,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材料。因为材料是帮助我们理解标题的,认真阅读思考所给材料,便能顺利打开思路。比如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与你为邻”,“你”是指什么?材料中给了我们回答:“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你”是指什么呢?指人,这是最常规的理解。指一所学校、一所养老院、一座图书馆、一个公园,都可以。无形的“你”是指什么呢?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氛围,都可以。
  “与你为邻”,“邻”与“我”的关系是怎样的的?材料中也作了回答,这就是“相互依存”。所谓“相互依存”,也就是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
  谁“与你为邻”?自然是“我”。“我”是谁?要求中说“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由此看来,“我”不宜作宽泛理解,就该是指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你”是谁,然后扩展开来去联想去想象,自定文体,写出一篇具有个性同时又脍炙人口的文章来。
  命题作文,也可以分为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两种。2009年,福建是以“这也是一种”为题,湖北卷是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半命题作文自新中国高考以来第一次走进语文试卷。2010年没有出现,但这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2009年的福建卷、湖北卷作文题,都是出得比较成功的作文题,这点有目共睹。
  在2010年高考出现的7道新命题作文中,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浙江卷。浙江卷给的是文化反哺的材料。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人?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具有现代理念。现代理念哪里来?从他人的传授中来,从自己的学习中来。“文化反哺”就是一个现代理念,可能有许多学生还没有听说过。命题人涉及这个理念,其实就有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理念、做现代人的意图。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关门苦读,还要开门看室外的大千世界,与社会发展同步。这么说来,我们平常备考的时候,是不是对此有所忽视呢?
  可能有人说浙江卷立意角度比较单一,远远赶不上全国卷Ⅰ,作文题就该是能够给考生立意的大空间。这话说对了一半。有时候,立意角度是比较单一,但写作的空间并不小。浙江卷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浙江卷原题为: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角色转化之间”,什么角色?材料中告诉我们是施教者与受教者。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老师和学生。这样,所谓角色转化,也就是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化。原来应该做老师的年长者,现在做学生;原来应该做学生的年轻者,现在做老师。在哪些方面呢?材料中也说得清楚,就是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
  角色转化,有时双方都是主动的,比如年长者主动向年轻者学习,年轻者主动向年长者传授;有时都是被动的,比如年长者和年轻者在观念的碰撞中开始是抵触的;有时是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这么说来,角色转换之间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发生,伴随着故事的发生,自然也肯定有许多见解要表达。如此,我们有了不吐不快的内容,写出的文章又怎么会不精彩呢?
  如此说来,能够给考生以新理念,就是立意角度单一一些,不是照样可以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吗?
  
  七
  
  高考作文命题已经进入成熟期,可以说,大起大落的时候已经过去,所有的变化都是基于探索的考虑。这样说来,高考作文命题是有规律可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对2010年高考作文特点作了分析和揭秘,目的就是掀起她的盖头来,让大家对其有所了解,高效备战来年高考作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第五中学]

今年高考作文特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