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399

[ 谭兴会 文选 ]   

《炮手》教学设计

◇ 谭兴会

  [教材分析]
  《炮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以“奉献”为主题。本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的一名普通炮手,为了祖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以及对话形式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忠于职守的战士的光辉形象,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学习本文要了解那位炮手为维护祖国尊严的奉献精神,学习炮手时时刻刻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为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
  [设计理念]
  文学创作讲究“情动而辞发”,学习课文也要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学生“情感”这条线,通过创设情境激情激趣;通过咬文嚼字感悟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领会语言的生动,初步感悟表达的方法;这样情与境交融,思与悟并行,从而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2. 在品词析句中,初步了解神态描写的作用。
  3.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使学生受到炮手“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老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到,这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于1896年,是普法战争中的一次小战役。当时正值冬日,寒风凛冽,这个普通的法国炮手向一个小村的农舍开了一炮,这看似平常的一炮,却让在场的军官们投以钦佩的目光,让威严的将军向他致以崇高的军礼,这个军礼是对士兵的最高奖赏。将军为什么会对炮手敬礼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回到历史的那一刻,一边听人物对话,一边思考。
  2. 多媒体播放人物对话录音,学生倾听。
  3. 学生交流:将军为什么会对炮手敬礼呢?
  (因为炮手亲自击毁了自己仅有的房子……)
  4.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相对应的段落朗读、理解、体会。
  多媒体出示:
  “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理解“低沉”“仅有”,指导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渗透解词方法:拆词法,找近义词,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出红瓦白墙房子图)
  二、 抓关键词,走进内心
  1. 初学神态描写。炮手亲自击毁了自己仅有的房子,在这个过程中,他痛苦过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找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预设:学生能找到一些,但找不全)
  炮手的矛盾、挣扎、痛苦,都深深地埋于他的内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能知道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新知识,人物的心理活动从人物的神情变化上可以看出来,比如微笑、哭泣、流汗、脸色红润、苍白等,这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叫神态描写。(板书:神态描写)
  2. 自主学习,勾句找词。请学生仔细默读2~15自然段,用铅笔勾画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
  学生交流,提醒学生修正答案。(共5处)
  ① “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② 士兵脸色煞白,说:“我看到了,将军。”
  ③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④ 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⑤ 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请学生默读勾画的句子,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关键词语,作上符号。(苍白、煞白、惨白、大粒的汗珠、两行热泪)
  3. 集体学习第一句:苍白。读一读这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想想炮手的心情怎样?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多媒体出示:
  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望着河对岸的小村。
  “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高声叫道。
  “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学生阅读,谈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朗读:把自己想象成炮手,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心情:紧张、担心、着急
  (适时追问: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① 他的家,他仅有的房子所在地,已被敌军占领了。
  ② 将军瞭望后叫他,他担心会命令击毁……)
  (教师点拨:设身处地、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学习的好方法)
  教师小结。
  4.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2~5句。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探究一处,要求学生读句子,想心情,议原因。
  交流:第二句:煞白
  多媒体出示:
  “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看得很清楚,将军。”
  “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士兵脸色煞白,说:“我看到了,将军。”
  心情:更加紧张、万分着急
  (适时追问:“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此时此刻,听到将军的这句话,对负责开炮的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阅读,谈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朗读。(点评:说话要有根有据)
  教师小结。
  第三句:惨白
  多媒体出示:
  “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伙计,给它一炮!”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心情:无助、绝望、恐惧
  (适时追问:听到这个命令,你作为炮手心里会怎么想?)
  学生阅读,谈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朗读:结合炮手此时的心情读一读。
  (教师相机板书:敌军驻地)
  教师小结: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白的程度越来越深,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对炮手来说越来越糟,心里也就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要准确地区分近义词,就得联系上下文来看。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炮手和将军的四次对话,读出你的体会。
  学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展示读,师生对读。(点评: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使我身临其境,读书就应该这样)
  第四句:大粒的汗珠
  多媒体出示:
  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学生阅读,谈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朗读。
  (适时追问:你流过汗吗?什么时候?而炮手在什么天气下流的汗?在场的其他人什么表现?一冷一热,两者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凛冽”,提醒汉字具有表意的功能,从偏旁上可以推知字的意思)
  教师小结、过渡:汗流浃背、满头大汗的背后折射出炮手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勇气。他服从了命令,仔细地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第五句:两行热泪
  多媒体出示:
  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这是怎么回事啊?学生对话交流。
  (教师适时点评:毕竟是自己的房子,想着自己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此时的炮手终是不能再坚持,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多媒体出示:
  《现代汉语词典》
  热泪: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泪。
  炮手因什么而泪流满面?仅有悲伤吗?谁有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指导朗读:一份悲伤,几许激动,多么复杂的心情。想象自己是炮手,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总结学法:结合人物的心情,理解重点词语,再现鲜活的生命。
  三、 提炼主题,深化认识
  炮手的真实姓名叫比埃尔,他花费了自己十多年的积蓄才买了这幢房子,红瓦白墙,多么漂亮。这房子曾经见证了他与亲人团聚时的温馨和浪漫,这房子曾经留下了他与孩子嬉戏时的欢声笑语,这房子曾经记录了他与朋友聚会时的轻松和悠闲,这温暖幸福的港湾,现在全垮了。(教师顺势擦去房屋图)
  现在,炮手没有了牲畜,没有了良田,连仅有的房子也随着“隆隆”的炮声而灰飞烟灭,他已经一无所有了。真的一无所有吗?他还有什么?(教师板书:奉献自我)
  四、 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感情,结合炮手当时的想法,再次听听他和将军的对话。(多媒体播放人物对话的录音)
  此时此刻,假如炮手比埃尔就站在你面前,假如你就是将军,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假如你是他的战友、父母、孩子呢?
  (点评:舍小家,保大家;不是惊天动地,但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质朴的语言表达着相同的感情,那就是——崇敬。无数这样的炮手,这样的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默默奉献,做着不同的牺牲,多么可歌可泣啊!
  五、 总结全文
  平凡的战役成就了伟大的战士,他就是炮手比埃尔;平凡的举止铸就了伟大的精神,这就是奉献自我。让我们永远记住奉献自我的炮手——比埃尔!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炮手》教学设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