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663

[ 闫会才 文选 ]   

2010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江西卷

◇ 闫会才

  【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 立意自定。(3) 不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show 1
  找回童年
  ◇ 江西一考生
  看着墙上的时钟已滴滴答答地指向了12,我疲倦地合上书,困得连衣服都不想脱便和衣而睡。迷迷糊糊中我感到我身着蓝色的运动套装,一顶米色的鸭舌帽扣住我飘逸的长发,两只“蝌蚪”将时尚动感的音乐传入大脑,一双白色的球鞋蹦蹦跳跳,那灰黑色的双肩包更是彰显着青春的活力。我,为了心中的童年,将一颗藏匿城市的心放向自然,回到那个绿树环合、碧水相抱的故乡。
  打老远我就看到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歪脖树,树上虽然早已不见我摇曳着金色童年的秋千,但那树枝上淡淡的绳痕证实着它曾经的存在。踱步到另一棵多枝的树下,我熟练地蹬爬,不一会儿就稳稳坐在一根合适的枝头上。惬意的微风吹来,我沐浴到了和童年一样凉爽的滋味。
  家门前的小河也在太阳光下泛着亮光,我在树林的荫庇下来到小河边。在岸边的石板上坐下,风中又掺杂了几丝淡淡的腥味和水草弥散的清香。近岸的一丛鱼儿无忧地嬉戏,我像小时候一样捡起小石子扔下,看鱼儿慌乱地逃走,河水激起的涟漪顺便荡开了我会心的微笑。
  我沉浸在这难得的轻松快乐之中。这时夕阳西下,西天的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我漫步在田野纵横的羊肠小道上,看滚滚麦浪传递着丰收的气息,心里忍不住一阵欢欣。我看着这美好的一切,让记忆中的景物与现实完美结合:记忆中的水泡被现实的抽水机灌满;记忆中的树枝被现实的清风摇曳;记忆中湛蓝的天空上飞过几只美丽的青鸟,传播着希望的讯号……已是繁星密布的夜晚,知了停止了夏的曲调,青蛙又开始了夏的吟唱,我也和着它们的歌声吟唱。
  “啊!七点了,还不起床?”这时耳畔突然传来妈妈的喊声,我一个激灵,原来是南柯一梦!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又回到了现实之中。哎,童年多好啊!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色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妙的世界,童年是……可它,却像一片片羽毛,越飘越远,只留下“青春期”这个无味而又枯燥的名词!成长让我与美丽的童年隔开,一切都变成了亲切的怀恋。
  我多想再找回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啊!
  
  【亮点品味】
  为什么要找回童年?作者写了一个梦。在这个梦里,作者回到了故乡:故乡老屋前的歪脖树、家门前泛着亮光的小河、夕阳西下时的羊肠小道、繁星密布的夜晚……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为之着迷。而这一切,只有童年时代的自己才拥有过啊!梦越美,也就意味着童年越美,作者找回童年的理由也就越充分。这么说来,写梦也就是写理由啊。梦醒了,作者又回到了与梦形成鲜明对比的现实,自然是一声长叹:“我多想再找回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啊!”这真是水到渠成之句。我们读着,自然也会感叹:作者也真会写文章!
  
  佳作show 2
  找回童年
  ◇ 江西一考生
  词人云:“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童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就像那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人一样,我们只能依稀看见那朦胧的水光和飘渺的微尘……朦朦胧胧的,如花隔云端。
  “忆君迢迢隔青天”,童年,你在哪里?我应如何把你找回?梁小斌说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而如今,我童年的钥匙也丢了。“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不,我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诗人不顾风雨地要把钥匙找寻,而可贵的童年只留下一个依稀的影子,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找回?
  童年,是屋檐下透明的葡萄串,是雪山似的幻想,是草地上的天真,是紫罗兰似的芳芬,是三五明月的皎洁,是微雨落花的宁静,是池塘芦笛的悠扬……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如今的喧闹甚嚣尘上,人们疲于奔走在这个世界上,只为稻粱谋,只为五斗米折腰,而不知何时,那些幻想,那些纯真,已渐渐离我们远去。
  十八年的岁月,早已使我失去了童年的想象力和那些美好情怀。我早已不会在夏日的午后,在密树浓阴里捕捉金龟子、天牛;也早已不会爬上桑树坐在枝丫上快乐地吃着桑葚;我不再相信那些神话、寓言、传说。犹记得童年的某个月夜,快乐地指着月亮唱歌,后来却记起老人的话“指月亮要烂耳朵”,于是哭起来,为那要烂的耳朵,而今只是埋首纸堆中。窗外树阴里的鸟啼,与我何关?黄昏灿烂的云霞,于我何有?风起,桌上那些纸堆,宛若一只只断了魂的白蝴蝶,无力地委顿在地……
  某一天,读舒婷的《童话诗人》:“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心中蓦然一动,又隐隐有些痛,我把我的童年丢了……
  于是出门,绕翠柳长堤缓缓而行,湖畔有几人在钓鱼。他们的神色很安详,一副“愿者上钩”的模样。元人写道:“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渔人未必知道,但旁观的人却好生羡慕他们那种闲适恬淡和与世无争,所以贵为王孙的李煜会衷心写下:“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王士祯更是诗人性情:“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我们的童年,也似渔人那般与世无争、单纯快乐,只是我们多了几许“小儿无赖”。心中酸楚,哀悼我那远去的童年,又有喜悦,似又重新找回了童年时的那种单纯快乐。
  清人沈三白落魄一生,晚年写下《浮生六记》。我最喜欢的是“闲情记趣”这一记,他以满怀深情的笔调回忆童稚时的种种乐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三白落魄,多遭物议。尘世的倾轧使他重新回归童年那一片纯真的家园,在他的世界里,不必再理会那些眼色,只一个人笑傲王侯。
  杨诚斋某日午睡醒来,眼中所见的只有儿童在捉柳花。其实看见的远不止这些,可诗人只以我观物,以心感形,眼中只有儿童捉柳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宿新市徐公店,他没有想行路难,没有想尘世功名,所以他看见的只是一群孩子在快乐地扑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此时的诚斋也可说是童心之人了。
  读《诗经》,枕着那些思无邪的记忆,带着那把钥匙,在梦中“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亮点品味】
  我敢说,本文作者一定是诗歌爱好者。你看古代的诗句,曹植、李白、李煜、欧阳修、杨诚斋、元朴等人的诗歌,或点名或不点名,顺手写入文章;你再看当代的诗句,舒婷、梁小斌的诗歌,一引就是四五句。如果不是平常喜欢天天读,已经能够熟诵,又怎会做到信手拈来?
  诗句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让人读来咀嚼回味,爱不释手!更重要的是,诗句在作者的手里,是表现文章主旨的重要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文章主旨也就能够凸现。这么说来,作者不仅是个诗歌爱好者,还是一个写作高手!
  供稿 闫会才

2010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江西卷
目录

  •  / 管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