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09

[ 许伯纯 文选 ]   

高中学生作文思想性探微

◇ 许伯纯

  很多人以为,作文教学只要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基本技能训练到位,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却认为,一篇好文章不仅仅要求语言的精准、内容的充实、结构的精巧、情感的真挚,更要有独到的见解。就以去年江苏高考的作文为例,有一篇作文的思想就很独特,全录如下:
  品味时尚
  ——给未来的成的一封信
  未来的成:
  展信佳!时间过得可真快啊,白驹过隙一般。现在我正在高考的战场上,站在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舞台上。可我依旧想与你分享这个话题——品味时尚。
  身为高三的学子,我自然没有很多的精力去留心歌星、影星,却每天都接触着一种另类的时尚——文字时尚。
  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溯古”成为了新的时尚?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评讲的优秀作文都成了屈原、李白等人的作品展览会?难道这是时尚吗?于是乎,“屈原以死明志,司马迁忍辱负重,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出现在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似乎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显得“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得高分。殊不知,阅卷老师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看一篇是享受,两篇凑合过,三篇以上便是折磨!甚至规定:凡写历史文化名人的一律不得高分。可依旧有考生对此种文字时尚乐此不疲。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君不见,当年的《赤兔之死》的确轰动文坛,每年的高考佳作中一些追忆古人的语句也确是精彩。可难道这就可以成为这种文字时尚出现的借口吗?那些满分佳作的作者们大抵语言功底深厚,才情卓越。可如今广大学子却仅是简单模仿,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这样的文字时尚,要不得!
  或许你可以说我也是在追随这种文字时尚,因为类似的文章前人也写过。好吧好吧,我承认我学会了很多“溶溶月,淡淡风”,学会了“风起之处云涌,水盈之处泉生”这类略带文采却又充满矫情的句子。我也想过用老师教的三段式来结束今天的考试,或许它们更为时尚,得分更高。可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想法,用这封信来提醒你。
  现在的我只是一名学生,遇到的仅是这种文字时尚。而你,早已身处社会之中,会遇到更多的时尚。曾经的我曾沉迷于文字时尚中,就像今后的你可能迷恋上其它的时尚。所以我想借这次机会,希望你能引以为戒,正确认识身边的各种时尚,在自己的天空中打造属于自己的时尚。
  祝
  有所感悟
  现在的成
  2009年6月7日
  此文有这样几点妙处:一、很多考生谈时尚只能铺开谈,他就一点谈且能深入分析,谈出了深度;但是结尾又有延展,不局限。二、能全面地认识“溯古”的作文现象,并能通过析例的方法揭示此类文章写得好及不好的原因。三、他对当前的作文现象做了真正的反思。这些使他的文章表现了充分的思想性。
  自古迄今,那么多圣贤,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摒弃一己之私,胸怀天下黎民,或抒发感慨,或针砭时弊,给我们留下了一篇篇振聋发聩之作,他们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文字中承载着他们的灵魂——思想。所以直到今天,他们的文章读起来依然字字珠玑,在历史的烟尘中熠熠生辉。所以古人隔着历史的绵长岁月依然在向我们呼唤着:文以载道!这才是写文章的本真意义。
  早在战国时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文以明道”。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
  宋代古文家周敦颐也提出过这个观点。他在《周子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周敦颐认为,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
  如何使文章有思想呢?首先,作者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地看待世界,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写文章,让文字渗透我们的情感。其次,我们会发现作文里有很多情感和思想其实并不属于作者。他们只是惯性地使用别人的东西,所以我们首先得有自己的见解。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可以通过阅读名家写的时事评论来学习开启思想的角度。
  譬如有这样几段时评:
  (一) 歌手含笑因吸毒被警方拘留。据说,同时被抓的,还有娱乐圈内数位非著名人士。随后爆出满文军吸毒事件。
  对此事件评论如下:
  明星吸毒从来不是明星个人的道德问题,或仅仅是娱乐圈风气沦丧的问题。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就会发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观的混乱,正是使我们丧失基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的根源。日本明星酒井法子被逮捕后,负责发行相关音像制品的公司曾经宣布,原定于 9月16日上柜的酒井法子的精选大碟将停止发售,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相关CD、DVD也将全部撤走,此外,因特网上的歌曲发布也全面中止。该社还向各媒体发送传真告知此事,其中除了向“歌迷、顾客、客户们”道歉之外,特别指出“这样的反社会行为绝不能原谅”。这样做当然会有经济损失,据说数以亿计。尽管如此,这家公司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想,这正是社会普遍的道德诉求使然。它的约束力就表现为,不论是谁,如果不遵守这样的道德规范,那么,他在这里就难以生存了。
  从这段时事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评论的角度是要遵循道德的标准。
  (二) 山寨文化。
  对此文化现象评论如下:
  “山寨”精神可谓源远流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中已经响彻两千多年,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流民草寇,占山为王,在我们的历史中更是层出不穷。关于这种所谓游民文化,王学泰先生曾有非常精彩的专门论述。山寨文化在当下能够迅速崛起,并赢得广泛认同,除了急于发财、出名的社会浮躁之气,以无厘头戏仿为其特征的商业娱乐搞笑渐成流行趋势之外,不能说没有这种深层的社会历史心理的支持。但是,就像所有的历史遗产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毫不奇怪,“山寨”精神也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固然有“三国气”“水浒气”对于权威、秩序、体制、制度的冲撞,却也有蕴含其中的对于平等、自由、自主的向往和追求。
  从这段时事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评论的角度是以历史为参照物。
  (三) 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
  对此事件评论如下:
  用文化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应该说,是近些年来在理念上的一种进步。但这个文化是什么?它又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这是很有讲究的。我想,至少不是争来几个名人就能奏效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安陆和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可谓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将李白的精神和人格落实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心中,那么,无论这个称号给了谁,都不足以说明他们和李白之间是有关系的。这也就是说,文化不只是表面的装饰物,或者说,把文化仅仅作为表面的装饰物,这样的文化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而要追求文化的精神价值,并且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和认同这种精神价值,就难得多。与其在“李白故里”上争短长,不如让更多的人能阅读李白、了解李白,进而与李白结为知己,把李白的精神、人格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
  从这段时事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评论的角度是把文化的要素渗透到评论中去。
  (四) 在汶川大地震中,被网民称作“范跑跑”的范美忠,作为老师在地震中丢下学生先跑了。
  对此事件评论如下:
  有人欣赏范美忠的个性张扬。张扬个性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你是一朵花,你可以追求与众不同,别人开红花,你开黄花、蓝花、紫花、白花,甚至黑花。这很好。我曾在阿富汗山沟里见过一种黑花,也蛮好看的。个性有善恶美丑之分。你可以展示美与善,在美与善的范围内争奇斗艳,但不能展示丑和恶,展示丑和恶只能让人恶心呕吐。比如,人们可以在头发上插花,在耳朵上挂坠子,却从来没有人将屎涂在脸上招摇过市的。范美忠实际上就是在脸上涂上自己拉的屎,并且到处显示,说:“这是我的权利!这是我的自由!”
  从这段时事评论,我们可以看出其评论的角度是以人性真善美做为探究的准则。
  仅是上面罗列的四则评论,我们就可以借鉴评论大家们思考问题的四个角度:遵循道德、参照史实、渗透文化、探究人性。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让学生阅读时评来增强中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使他们的文章真正做到文以载道,真正做到能够发表真知灼见。
  以上是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点小小的思考,渴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正!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共同为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吴县中学]

高中学生作文思想性探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