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363

[ 张晨晖 文选 ]   

《三字经》对当今儿童有启蒙教育作用

◇ 张晨晖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撰,依次叙述了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最后以历史上奋发学习功成名就的事例作结,既涵盖了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历史,又涵盖了儒家经典和优秀人物,巧妙地将识字、历史知识和封建伦理训诫结合为一体,是一部思想性和知识性结合得最具特色的蒙学教材。明人吕坤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这说明《三字经》知识比较全面,基本代表了古代蒙学常规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适性特点。因此,尝试将《三字经》引进小学课堂,采用以学生熟读记诵为主,适当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
  一、 增加识字。要让学生掌握汉语,首先要过文字关,汉字是形成个体汉语言能力的基石,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前提。而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合物,具有一字一形、一字一音、表意兼表音、偏旁部首为基本构建、字形方正和谐等特点。《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蒙学书中保存下来的最完整、使用最久、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教材,开创、巩固了我国“先识字、后读书”的集中识字方法。《三字经》成于宋末,已属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别不大,所用字也多为今天的常用字,阅读的难度不大。全文380句,计1140字,涉及汉字541个,与《现代汉语常用表》对照,常用字461个,占85.22%。
  二、 了解历史。据统计,《三字经》中提及的“经书”有18种,“子书”5种,“史书”22种,历史人物约百余人。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三字经》可以作为初学者阅读中国古籍书的线索。所以,《三字经》被誉为“小型百科全书”“袖珍《通鉴纲目》”“如能字字知诠释,子史经书一贯通”。其中介绍的历史知识,使蒙童“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因此,《三字经》既有识字功能,也有史学知识,使儿童在识字的启蒙教育的同时,受到通俗的历史知识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简洁明快的语句,对儿童记诵我国朝代更迭的历史,非常合适。
  三、 培养语感。任何一种语言,绝不是从规则而是从语感学起,从模仿开始,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之处,有利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强调书须成诵,“不记则思不起”,只有熟读成诵才能达到“心悟”的境界,强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形成敏锐的语言感受力、理解力。《三字经》三言句式类似儿歌,句式短,变化快,极富口语化,便于诵读,平仄律与节奏律相结合,形成了抑扬顿挫、回环反复、节律整齐、悦耳好记的音韵美,适应儿童“乐喜游而惮拘检”和多记少悟的学习规律。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记忆,在记忆积累中逐步增强语感。
  四、 养正育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身就有着厚重的伦理色彩,而启蒙、养正、育人的蒙学教育目标,突出了道德规范教育的特点,并通过蒙学读物作媒介,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养、熏陶,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做人准则。199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该组织编辑出版的《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荐。《三字经》一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张教育应该贯穿始终,贵在专一。《三字经》对儿童采用正面引导、劝勉鼓励的方式,激励儿童奋发向上,努力做有用的人,其中的孟母择邻、囊萤映雪、负荆挂角等众多发奋勤学的故事,让今天的孩子们知道古代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的状况,以勉励自己刻苦攻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历代先贤们秉承中国文化对于人类进化和伦理原则的认识,立足于人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创造了我国独特的启蒙教育范式和框架,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启蒙经验和蒙学典籍。这些传统蒙学教材,就像天然的母乳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哺育价值。所以教师选择一些传统蒙学教材进入课堂,对当今学生来讲很有意义。当然,在传统蒙学读物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时限的印记和认识上的谬误,也不难区分哪些是不合时宜的陈腐观念,但不能因此否认它的启蒙价值。我们应该以科学的观念,用其是,舍其非,使其在现代启蒙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三字经》对当今儿童有启蒙教育作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