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也应当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孩子们的成长不应以单调枯燥低效的作业为伴,科学的作业应当是快乐的、自愿的、主动的、具有启发性的,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而又意义深远的作用。
一、 转变观念
实施作业改革,首先要突破教师的旧观念。长期以来很多认真负责的老师认为,不经过反复的练习就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其实不然。巩固知识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都要抄抄写写,反反复复;作业的形式也有多样,不能局限于巩固已学知识的练习;作业的作用也绝不仅仅是巩固已学知识,而是对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作业革新彻底、有效。给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对教师进行解题能力的测试、进行下水文写作训练……通过一系列活动,让老师自觉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验学生真实的心理感受,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作业设计完全为学生服务。
二、 加强交流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同样在作业的改革中,教师也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观念一旦转变,其智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而教师间的作业设计交流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水平,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作业设计的交流能拓宽教师的视野,使作业呈现多样化。我们知道,作业设计的过程是立体的。每一项练习的设计都是有目的、有训练、有巩固、有提升的;每一项练习的实施时机都是有计划的、有技巧的;实施的过程带有启发性、引导性和延伸性;作业实施的效果应当具有可分析性、指向性和对下一步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全方位、深入的作业设计交流才能使教师相互理解作业的设计意图。经过教师深入思考、精心设计的作业才是对学生有持续发展价值的,才是学生想做、乐做,做得有意义、有价值的。
三、 优化作业
不同形式的作业,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效果是不同的。
1. 分层型作业。新时期的作业不再是全班一个要求。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因此在作业设计上当然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例如抄写词语,过去老师规定每个词抄几遍,现在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定,自己认为容易错的生字可以抄一抄,遍数自己定,标准为将生字牢牢掌握,教师可以将作业批改检查和默写效果结合起来,只要能记住生字即可。
让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最省时、最有效的方法来完成作业,将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开展观察、阅读等其他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研究兴趣和探究能力,以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 网络型作业。现在信息高速发展,网络深入生活,我认为作业不必都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上交作业,使学生在网上冲浪的同时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3. 生活型作业。综合实践课程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课程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情感体验,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生活”的人。寒、暑假,教师可让学生用相机记录假期生活,配上日记,制作成相册,开学时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们为了完成这份作业,整个假期都在做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生活。这样的作业不仅学生的热情很高,家长也积极参与,和孩子们一起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思考。开学时学生交上了一份份精美的画册,这将是让孩子们受益一辈子的作业。
此外,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统计、实验等实践方式接触社会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摄影展、调查报告、诗歌创作、模型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实践结果,这样能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社会,锻炼其实践生活的能力。
4. 合作型作业。现代社会讲究团队精神,注重合作意识,而这些应当从小培养。合作型作业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体验到只有与同伴充分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从而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为课文配插图,排课本剧,共创儿童诗,进行故事接龙赛……在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合作技能得到锻炼;在合作中,学生的个体优势得到发扬,创新潜能得到激发,思维线索得到延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