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17

[ 王向阳 文选 ]   

如画的景物描写

◇ 王向阳

  鲁迅先生很擅长景物描写,这方面的才能几乎达到了能以文字代替绘画的水平,通过作者的描述,读者眼前会浮现出一个清晰完整的画面,从布置、形态到色彩都与真实绘画相差无几。笔者仅以《故乡》《社戏》《孔乙己》这三篇小说的景物描写为例:
  一、 写意画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一位项戴银圈的少年手捏钢叉向猹刺去。《故乡》中所描绘的这幅图画色彩艳丽而富有生机,巧妙地烘托出少年闰土的神貌。它是作者理想中的故乡,与现实对比鲜明,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希望。希望人们都能过上新的生活,也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消除隔膜,人生永远像少年时代的“迅哥”与闰土那样亲密无间。它集中展示作者的人生美学理想。我们再看一幅图画:豆麦水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水气中朦胧的月亮,稀疏闪烁的渔火,依稀可闻到歌吹,灯光辉映的戏台。多美、多富有诗意啊!简直是缥缈的仙境!这是对自然景物的由衷赞美,是对水乡淳朴风情的赞美,是对人们真诚善良的赞美。这幅画使《社戏》这部作品光彩熠熠,画中平日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月亮、渔火、歌吹、戏台都洋溢着美的因子,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写意画要求画家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要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以此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这两段文字不正是两幅写意画吗?寥寥几笔,神情毕现,不仅构成两幅美的图画,同时也写出作者的人生理想,写出作者的渴望与追求。
  二、 风俗画
  风俗画则讲究以如实再现的手法描绘日常的生活风情,或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对人情风俗的认识和关怀;或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现象的嘲讽与揭露。《孔乙己》为我们展示的就是后一类型:短衣帮们傍晚散工后,买一碗酒靠柜台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多出一文则可买一碟盐煮笋或茴香豆;穿长衫的主顾踱进里面要酒要菜,慢慢坐喝。这不仅是一幅怡然自得的江南农村风俗画,更是一幅具有淡淡悲凉色彩的社会风俗画。虽有外与内、站与坐、短与长之别,短衣帮们依然知足长乐、安贫乐道,他们未觉其悲,反觉其乐,乐在以揭同类人孔乙己的伤疤为自己开心的材料,他们思想的愚昧、精神的麻木实在让人可悲可叹,鲁迅先生用这洋溢着浓浓世俗风情的画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三、 山水画
  《故乡》开端的这幅画也很值得我们品味。“……深冬……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苦心布置景物的层次和格局,浓墨重彩营造出山村郊外的苍野和自然,给人强烈而厚重的视觉冲击力。苍黄的天色、呜呜作响的冷风、阴冷的天空、萧索的荒村,作者仅用三言两语就尽现景物的神韵,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画面,表现了故乡的衰败,为文章奠定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在客观的描写中寓以主观的意图,在为读者描绘了几幅精美的画卷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己的情感。有时我们要想准确无误地洞悉小说的全部内涵,从景物描写入手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扎下初级中学]

如画的景物描写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