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想起苏霍姆林斯基那段充满深情的话:“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我从这句话中汲取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并激励自己不断去求索“诗意的课堂,美的清泉”。
我努力深入那些“美”的文字,感受那些“美”的生活,调动那份“美”的情致,尽量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寻找美、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美的熏染、情的陶冶、心的洗涤”。求索的愉悦更坚定了我努力的决心。
一、 美声美色读文字
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着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图画,读出来却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诗歌。语文是感情的文字。感情的文字只有用感情的办法来学习,才能使孩子们的语言与精神如甘泉般盈活。感情教育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要求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
在教学《落叶》这首儿童诗时,对于第一段“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这两句话,我运用了“微雕”艺术,“刻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站在落叶飘飞的金秋季节里——
师:看课文第一段,放声再读读。
师:这段话有个词特别好玩,重复了两次,发现了吗?
生:一片一片。
师:读,再读。(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一片一片那就是两片吗(边说边画第二片叶子)?
生:不是,有许多,很多很多片。
师: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那再读读,把一片一片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师:哎哟,她读这个“落”呀,我感受到了“落下来”,想象一下,怎么落呀?
生:慢慢地落下来。
生:慢慢地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师:啊,飘飘洒洒。
生:随风舞动。
师:多有诗意啊,缓慢地落下来,就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地落下来。(生读)
师:落得多轻松啊。
师:好的,咱们亲眼看看这落叶怎么落下来。(放课件)
师:一片一片又一片,接着一片片……把这样的感受加上你刚才的体会再送到这句话中,看着图读。
在谈这一段中,我先扣住“一片一片”,让学生读中发现,让学生读中感悟,让学生读中体验,丝丝相扣,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语言一起生长!对于“落”字,处理得更是精妙:先想象“落”的样子,再亲自体验“落”的情境,最后读出“落”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随着落叶在一起飘动,一起飞舞。老师的细腻让课堂变得空灵,让课堂变得飘逸,让课堂充满诗意!
二、 美轮美奂品神韵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文学上的美意更加深沉。杨金林先生说:“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些要靠听者读者心灵的眼与耳来把握。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的积累和人的感悟能力。”
1. 美文引领心灵。美的蝴蝶,美的文字,美的意境……读着《台湾的蝴蝶谷》,我便在脑中构想起美的课堂:微笑,互动,和谐。民主的课堂需要心怀,和谐的课堂需要心智。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应当以美的语言来导航:吸引,感动,召唤,让课堂的空气里充满感情。
“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让这些美丽的蝴蝶飞进我们的脑海吧!”“如果再读读第三段,进一步走近它们,你定会陶醉其间,惊叹不已。”——这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与大家分享优美的句子。”——这是召唤学生走出课文,讨论欣赏。“喜欢这些美丽的蝴蝶,喜欢这些美妙的句子吗?快把它记下来啊!”——这是激发学生背诵积累……其中的“飞进脑海中”“分享”“快记下来”这些直观、富有感染的语词,取代了“读”和“背”,而恰恰是这些透着美的句子,如汩汩流淌的泉水,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滋润学生情感的天性,引领学生进入语言的蔚蓝的天空,感受“金光灿灿黄蝶谷”以及“五彩缤纷彩蝶谷”那炫目的光华。
2. 品读体悟意境。学生一句句地朗读,一遍遍地感悟,定会深入那些“美”的文字,一次次地构建自己心中最美的蝴蝶谷。朗读时,教师可以捕捉契机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自由读文,交流中勾画出认为最能表现蝴蝶美的句子。这样,学生们在画面与音乐的情感催化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让他们深入地享受语言的优美,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演读、想象读等等,读出语感神韵,推动情感的深化。
如此一来,学生整节课都置身在柔美的语感情境中,沉浸于蝴蝶美的体验里。那么,由于美感的作用,学生在品尝语言的同时也在思维和想象的海洋里畅游,语文课堂就成为激情流动的磁场,他们主动地甚至是忘我地投入教学过程,自主而快乐地享受着语文——享受着语文的情感,享受着语文的灵性!
三、 美滋美味燃激情
感情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育,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感情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也就是“教育的诗意”。美的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王崧舟就曾深情地说:“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出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
1. “美”是忘我。“我”成了语文的一部分,语文成了“我”生命,语文与“我”有了灵性的结合,此时,人不必卓越,不必非凡,不必天子门生,不必王侯将相,不必才高八斗,虽平庸,但也能放出灵动的光彩,生命因语文而升华。
2. “美”是使命。这种使命感,迫使教师练就过硬的内外功夫。久而久之,教师本身对学生而言,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科书,对他人来说,浑身散发着令人敬重的儒雅气息。
3. “美”是反思。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反思,不断完善完美自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有宏阔的课程视野,崇高的职业境界使语文教师富有诗性!
记得爱迪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就让孩子们通过文字语言,“享受语文的美丽,感悟生活的美好”,“让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在一个个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
让美成为那流淌的诗意,清冽的甘泉;让美充盈在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