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改的推进,现在语文课堂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学生多了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气氛也十分热烈。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课堂虽然热热闹闹,孩子们的小脸被一个接一个的比赛、游戏等活动激动得神采飞扬,但是课堂倾听的效果降低了。
是学生不知道倾听吗?不是。那么,为什么学生倾听效果降低呢?究其原因是我们课堂的活动多了,高效地激起孩子的学习热情后,孩子们都想参与,都想积极表现自己,为小组和自己赢得赞扬和荣誉。当活动展开时,孩子们光顾着举手:“我,我……”喊着争取机会说,没心思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大人的爱包围着,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自然而然地觉得什么事都应该以自己为中心。同学们发言时,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着自己的想法,抱怨还没有我说得好呢;有的没轮到的学生在“真没劲”的叹息声中偃旗息鼓;有的玩弄文具、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的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认为自己都知道了,没必要再听别人说一遍;有的还没听完,只要和自己的想法有一点不一样,就嚷着:“不对!不对!”觉得自己说得好,不想去听了。
然而,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一方面学生要做一个发言者,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个倾听者。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美国语言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老师首先教给你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倾听,收获就会打折扣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 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倾听意识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上,教师以身作则,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倾听学生回答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及时给予辅导和帮助,解决问题和疑难。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下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收获必定丰硕。
二、 教师讲述故事,培养学生倾听兴趣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人和事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能从故事中懂得道理,并自觉地向故事中的人物靠拢。
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们讲些有关认真倾听的小故事,让学生既开心,又能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三、 教师提示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倾听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因此,有效倾听便成了学生攻克知识堡垒的必备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倾听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跟学生事先沟通。在最初的几周内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帮助他们尽快地做到认真听讲,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养成上课专注倾听的好习惯。我认为,教师就专心倾听对学生作出一些硬性要求,应该是必要的。
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方面。
看,就是眼睛跟着老师或发言的同学转,看他们演示、板书;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倾听学生的发言;想,就是想所听的内容,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书写、表演、对话和做练习等。
四、 开展小游戏活动,享受倾听快乐
学生认识了倾听的重要,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比方说,传递词语或成语,以小组为单位,小声地告诉第一个同学,然后由他耳语另外一个同学,一个接一个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他说出词语或成语,能正确传递的小组应获得表扬或奖励。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类似的游戏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倾听的习惯。
五、 教师表扬、鼓励,增加学生倾听信心
鼓励的方式很多,教师在学生认真倾听之后,运用眼神、表情或语言表示对学生的肯定。对于能高水平倾听的孩子要给予表扬;对于基本做到倾听的孩子,要给予鼓励;对于倾听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短时间能养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学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感受倾听的好处,体验倾听的快乐,课堂教学就会生动、精彩,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崔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