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是一种艺术,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补白”能够给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带来无限的驰骋空间,让孩子们感受读书所带来的快乐。
[案例描述]
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让孩子们感触很深。本课学完后大家都在为老虎的愚笨而感到无可奈何,同时又愤恨狐狸的奸猾。
师:“同学们,借助别人的力量来长自己的威风,这样的人是——”
生1:可恨的!
生2:狡猾的!
师:林中之王——老虎,就这样被狐狸欺骗了!课文结束了,可是故事还在继续。同学们,让我们想一想。过了几天,老虎又碰上了狐狸。这一次,老虎会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好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可以加上表情、动作。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后,许多学生举起了手)
生1:这时老虎又扑过去,把狐狸抓住了,狐狸又用花言巧语来骗老虎了,可是老虎再也不相信狐狸了:“哈哈,我一定要把你吃掉,因为我肚子正饿着呢!”
生2:老虎就说:“我再也不吃你了。”说着就跑了,狐狸高兴极了,正在它高兴的时候,老虎扑过去把狐狸吃了。狐狸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
[案例分析]
想象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更新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利用“补白”这一阅读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教材中总是藏着许多空白,也有许多意犹未尽之处,它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是编者专为学生表白内心感受、体验,抒发情感、进行创造、放飞自我而设置的空间。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中的空白,让其为教学服务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开发教材的空白,引导学生填补,这就是“补白”。
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一课后延伸补白的教学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探究,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智慧的力量。当然,培养想象力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决不能远离教材作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凭借文本,然后超越文本。调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