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盘点围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围墙的图片(尽可能涵盖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投影展示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前几张图片色彩比较单调,后几张让人有一种美的感受。
生:前几张图片形式比较单一,色彩不够鲜艳,而后几张清新自然,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师: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已经把绿色请到了他们的围墙设计中,建造了一道道绿色围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环球城市风行绿墙》这篇课文,一起来感受绿色围墙的独特魅力。(投影课题)
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24页,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 什么是绿墙?它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2. 中外“围墙”在外观、材料、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3.作者对我国围墙提出了什么科学化的建议?
(学生自由读课文,看书找答案)
师:大部分同学已找到了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大胆发言。
生:“绿墙”就是“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生:它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钱,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改善环境、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
师:绿墙的作用真不小,我们一齐把第四段绿墙的作用朗读一下。(学生齐读)谁来回答第2个问题?
生:外观上中国的围墙高大严密,外国的是绿色的。材料上中国的围墙一般用砖、石头建造,外国的很多都用植物。
师:有补充吗?
生:中国围墙是封闭的,外国围墙是开放美观的“绿墙”。中国围墙以钢筋、水泥、砖石为主,外国围墙以各种植物为主。
生:中国的围墙追求传统的安全分界,而外国的更多注重环保,可以美化环境。
师:那外国的绿墙有没有分界的作用?
生:有。12段写龙牙树时说到“又成了户权的分界线”。
师:大家概括得非常全面,庭院深深的深宅大院是中国围墙的真实写照,而开放美观、环保绿化则是外国绿墙的亮丽风景。那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以绿墙代替砖墙是时代的需要,是开放的需要,也是美化我们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
师:简单地说,作者提倡什么?
生:提倡以绿墙代替砖墙。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问题关键点的方法。
三、 深入研读,走个来回
师:文章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全球九个国家的绿色围墙,这些围墙姿态各异、各有千秋。那么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国家的围墙?到书上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学生读书)
师:(投影)可以按下列句式说话:我最欣赏 (国家或城市)的绿色围墙,因为它 (可从材料、创意、造型、价值等方面考虑),让我觉得 。
(学生练习说话)
生1:我最欣赏美国的绿色围墙,因为它很有创意,用蔬菜花朵来装扮围墙,让我觉得既实用,又美观,而且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真是一举三得。
生2:我最欣赏突尼斯市的绿色围墙,因为它就地取材,用龙牙树长成天然绿墙,让我觉得既环保,又起到安全分界的作用。
生3:我最欣赏巴西的绿色围墙,因为它用生机盎然的小草来装扮墙面,只要气候适宜,就能绿满墙面,让我觉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生4:我最欣赏悉尼的绿色围墙,因为它多以樟树、法国梧桐为屏障,常绿树和落叶树适当搭配,冬暖夏凉,让我觉得很有环保意识。
生5:我最欣赏日本的绿色围墙,因为它用生态预制件来建造绿墙,让我觉得创意很新颖,使用起来很方便。
生6:我最欣赏新加坡的绿色围墙,因为它只建绿篱,不建围墙,300万国民如同生活在花园之中,让我觉得很羡慕,很期待。
师:同学们对自己喜爱的绿墙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些绿墙的特点也有了一些了解。外国围墙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挡住风沙、划分户界,还具有观赏性,有开阔人的视野,使人感到舒畅、轻松和愉快等功能。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绿墙的特点,作者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投影)让我们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在课文中画出几处典型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看书准备)
师:需要提醒大家:不仅要找到这些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继续准备)
师:找好没有?谁来说?
生:列数字。第一段中连用几个数字,说明中国围墙很长。
师:对这几个数字可能同学们还不够敏感,我们看看最后一个数字,同第八段新加坡的面积做个比较,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生:从我国围墙面积是新加坡国土面积的5倍多,可以看出我国围墙对土地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师:还有什么地方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生:第八段:“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15米、65%、35%三个数字说明新加坡对绿化的重视。
生:第六段:“库里蒂巴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说明人口大幅度增加,人均绿化面积也大幅度增加。
师: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还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战前和战后人均绿化面积比较,3倍和108倍的变化说明绿化成绩卓著。
师:文中还有什么地方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
生:开头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引出了说明对象。
生:整篇课文都拿中国与外国比较,看到外国的先进与我们的不足,增强了说服力。
生:举例子。课文中介绍了九个国家的绿墙,都是举例子。
生:摹状貌。第12段形象地描绘了龙牙树的特点,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师: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说明方法,请大家看第四段开头。
生:给绿色围墙作诠释,使人对说明对象的特点有了初步印象。
四、 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师:为了把绿墙的特点介绍清楚,作者不仅综合运用了列数据、打比方、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且对语言也是倍加锤炼。下面四人小组合作,到课文中找一找精当严密又富有情趣的语言,品味品味。(投影)
生:开头“综观各国城市,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最大”表明围墙的不同是最突出的,但不排除其它特点。“据”“不完全”表明材料并不是全部,体现了作者用语的严密性。
生:第15段“中国筑墙已有几千年历史,筑墙虽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已无多大作用”。“多大”说明在安全分界方面还有一点功能,但功能已不大。
生:第六段“每10栋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方街’,即‘住宅小区’。”“左右”一词写出了大体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师:谁来说说第二段“哪里都看不到如此‘壮观’的围墙阵!”中“壮观”一词的理解?
生:用“壮观”紧扣第1段“3350平方千米”,带有讽刺意味,说明我国围墙浪费非常严重。
师:这里“壮观”一词为什么用引号?
生:引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对中国围墙的否定。
师:什么地方用词富有情趣?
生:第13段“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空洞向外,里面种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这一小段生动活泼,既是准确的说明,又是形象的描绘。段中“伸出”一词具有很强的动态感,“弯曲向上”写出了苗木生长方向和形态,“怒放”一词写出花的数量之多,也写出花那生机盎然的情态。
师:两位同学真了不起,挖掘很准。还有“垂挂”一词也是注重形态,写出美丽的景致,这一小段的确情趣横生。
师:谁来说说“一墙青菜,满门鲜花”?
生:运用对偶,色彩对比鲜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再齐读课文)
生:“建筑物在‘围墙’内若隐若现,既不损坏城市的环境整体美,也不妨碍市民的视野空间。”“若隐若现”体现了建筑物与围墙搭配产生朦胧的美,用词形象。
师:最后一段“欲攻之,欲窃之,岂在乎一墙之隔”,穿插文言文有什么作用?
生:有一种古典的味道,也为作者说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师:课文语言精当严密,不乏情趣,增强了说明的效果和文章的情趣,让人觉得说明文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了。
五、 巩固延伸,小试牛刀
师:有同学在预习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围墙也有自己的特色,不需要都用绿墙来代替?你们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说出你们的理由。
生:我赞同。中国的围墙,如北京故宫和寺院黄色的土墙,显示出肃穆的气氛;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北方深宅大院的风火墙,都别有一番韵致。中国墙文化有其内涵,不能一概而论,但都认为绿墙好。
生:不需要都用绿墙来代替,像一些体现墙文化的围墙就不能被绿墙所替换,围墙能体现中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生:我同意,中国围墙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在理。围墙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民族胸怀的象征,我们既要保留民族的精髓,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他人先进的东西,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的围墙有时更多地是考虑安全的因素,古时为了防盗。可见围墙文化还和社会治安、民族素质息息相关。建绿墙、享绿色,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全社会共建和谐、有时甚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共享绿墙,优化生态,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最近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商讨全球减排措施,把减排列为时代主音符之一。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全球开始进入“减碳时代”。而我们可以做包括建造绿墙在内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改善世界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师:绿墙已风行全球,但在我们的身边绿墙却并不多见。大家感到遗憾吗?现在老师就提供一个让大家展示的机会。(投影)我们学校想建筑一道绿色围墙,你认为应该怎样设计才好呢?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来说明你的创意。要求写清楚你将选择哪些绿色植物、达到怎样的效果,可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做到语言准确生动。
师:我也希望大家绘制的蓝图早日成为现实,让绿色走进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环境,在不久的将来能引领围墙设计的潮流,风行全中国。
[执教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