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40

[ 于晓辉 文选 ]   

由室名变别号

◇ 于晓辉

  有一种称号方式是由室名衍变来的,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脂砚斋”这个名字,它本是书斋名称,却成为人的名字也就是别号。室名斋号起于汉晋之际,至明清尤盛。文化人知书达礼,志向高洁,性情耿介,意趣雅致,这些品位往往通过他们的室名反映出来,室名斋号就逐渐变成了知识分子的代称。作为人名代称的室名形式,其结构是非常规范的偏正结构。前半部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而后半部分则统一为表示建筑式样的名词,或一字:室、斋、堂、馆、楼,如西轩(唐·柳宗元)、陶庵(明·张岱);或二字:山房、精舍,如少室山房(明·胡应麟)、诂经精舍(近代·俞樾)、散原精舍(近代·陈三立)。并在最后加上先生、居士、主人、斋主等表示身份的词。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福建建阳辟一书室,根据自己的字“元晦”,题室名为“晦庵”,作为别号称做“晦庵先生”;辛弃疾人称“稼轩居士”,这“稼轩”就是他于淳熙八年在上饶郡城外所建书房的名,因房屋四周均为田亩故取之;“民间藏盂第一家”陈玉堂先生,藏有历代水盂、笔洗等500余只,室名为“百盂斋”,自称“百盂斋主”。

由室名变别号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