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08

[ 吴民益 文选 ]   

我为学生起绰号

◇ 吴民益

  我喜欢为学生起绰号。
  学生小王平时沉默寡言,上课很少发言。一次上语文课,我让学生轮读课文。轮到小王,她站了起来,捧起书读了起来。虽然她读得不是太流利,但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吐字清楚,让人听了很舒服。读完后,我大加赞赏:“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好听,像夜莺一样!”以后的语文课上,我经常请她读书,“小夜莺,你来读。”她读得一次比一次好。渐渐地,我发现,她上课能主动举手发言,主动举手朗读,发言质量越来越好,朗读水平越来越高,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朗读比赛上,她还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一次上《长江之歌》,写完课题,我问学生长江起源于哪里。一分钟过去,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我正要告诉学生,忽然见坐在最后的小张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小手一动一动地,想举又不想举。“张明,你知道吗?”张明站了起来,大声说:“长江的源头在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啊!想不到平时成绩一般的他竟知道。我高兴地说:“对!你的课外知识还真多,你真是一位小博士!”看得出,张明听了很高兴,两颊绯红,面带微笑。很神奇的是,以后的课堂上,“小博士”举手很积极。原来他为了做“小博士”,在老师还没讲新课之前,就先认真预习了。期中考试,他语文竟考了85分,是班上进步最大的。
  我经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要善于提问题,可效果不大,能主动提问的学生寥寥无几。一次上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我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郝成的手举得高高的,我叫他回答,他说:“老师,书上写‘科学家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这句中的‘索取’用得不好,因为这样写显得人类太贪婪了,海洋不肯给而硬要拿。”我听后一惊,说得有理,我怎么没想到。我高兴地对他说:“你的这个问题不简单,有道理,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说老实话,我都没注意这个问题。再送你一个名,叫‘郝(好)问’。”从此,郝成课堂上的问题特别多,有时下课还追着我问一些问题。
  学生作文写得好,我称他为“小作家”。字写得好的我称他为“书法家”。书读得好的我叫他为“小播音员”。我班上大多学生都有“绰号”,什么“智多星”“笑话陈”“朱主持”“故事王”等等。
  给学生起绰号,是对学生的肯定、赞赏。学生听到老师“赏赐”的称号,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尝到了成功,找到了自信,于是他们为了不辜负这个“绰号”,为了保住这个“绰号”,往往更加努力。渐渐地,他们进步了,他们发展了!想不到,这小小的“绰号”的效果竟这么大,不信,你也试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我为学生起绰号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