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06

  

《聂耳与国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袁运香 郑艳萍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背诵第5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通过听国歌、了解聂耳及国歌的写作背景,产生情感共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第4、5自然段中的语言及其蕴含的爱国情感。
  突破方法:抓重点句品味感悟,从而理解课文所载负的情感内涵。
  [教法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
  生:读、悟、议、演结合法
  [教学准备]
  1. 《聂耳与国歌》教学课件。
  2.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聂耳、国歌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 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聂耳与国歌》。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聂耳”与“国歌”的资料,现在谁先来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与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 精读课文
  1. 导读第1、2自然段,了解历史背景。
  (1) 生齐读1、2自然段,理解“生死存亡”。
  (2) 课件播放日军侵华的历史实录,谈观后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创作国歌的时代背景与其诞生的必然性)
  2. 精读第3、4自然段。
  (1) 课件播放国歌歌词朗诵,谈听后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激情朗诵,进一步引导感受这是“火一样燃烧的诗句”)
  (2) 聂耳究竟是怎样为歌词谱曲的?请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词句。
  (3) 学生汇报:“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聂耳的全身投入?”老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理解排比句。
  ① 采用各种方式朗读并结合课件感受聂耳谱曲时的投入。
  ② 说话训练:(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由扶到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训练,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 师生合作,配《松花江上》交响乐,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3. 品读第5自然段。
  (1) 课件播放《风云儿女》主题曲(即《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谈听后对歌声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与聂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意图,领悟文本内涵)
  (2)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
  (3) 教学快速记忆法——记关键字,指导背诵。
  课件出示红色关键字:
  这歌声……,像……,唱出了……;
  这歌声……,似……,表达了……;
  这歌声……,像……,像……,鼓舞着……。
  ① 自由练习背诵。
  ②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用组内喜欢的方式背诵。
  ③ 师生合作背诵。
  ④ 去关键字赛背。
  (设计意图:一课一得。老师在教学快速记忆法时,仍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来引导。让这种记法成为学生摸索巧妙记忆法的抛砖石,能让学生学会从学习中摸索规律,轻松、灵活地进行学习)
  三、 课堂总结
  结合课文第6自然段,完善板书。
  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年青的音乐家聂耳全身心地投入曲谱创作,终于让《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响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 拓展延伸:
  1. 通过课件了解重大场合的升旗仪式,谈观后体会。
  师: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尊严与荣耀,在许多庄严盛大的场合都会奏响这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重温历史,共同聆听:
  (课件展示重大场合的升旗仪式:新中国成立、许海峰的奥运第一金、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温总理访朝时的升旗仪式、学校升旗)
  (设计意图: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祖国的发展史后畅谈自己的体会,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国歌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年来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必将鼓舞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老师期待着有一天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能因你而奏响!
  2. 课外拓展(任选一题完成)
  (1) 回到家中与家长一起分享《聂耳与国歌》的故事,并将国歌唱给大家听。
  (2) 听大人讲述或自己阅读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
  (3) 上网查询,了解现代中国与现代日本的发展情况,第二天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 办一份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手抄报,可以与同学合作。
  六、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关协学校]

《聂耳与国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