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ID: 157222

[ 何艳艳 文选 ]   

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 何艳艳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课程设置单一,课程结构相对固定,从某种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得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所担忧的是:学生厌学是不争的事实,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几乎是厌恶到校上课的,没有课的时间学生似乎很高兴,认为摆脱了枷锁。那么,我们是否要反思:学生为何会有这种心理,为何会对上课没有任何兴趣?
  多年来,我国课程的设置基本是拘泥不变的。没有体现多角度地发展学生,发展学生的长处,发展教育的强大优势。我们传授了知识,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厌烦,学校应该是欢乐所在,而非痛苦消磨时间的场所。我们所要教育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生命,而非机器。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之中,首先可以借鉴大学的课程开发。在大学时代,除了学习,学生都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兴趣所在的事情,有大量的兴趣团体适合学生一展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才能又被别人认可,对于自己来说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且更能体现个性的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技能完全被锻炼出来,充实而又有乐趣。
  在高中阶段,我们也可以仿照大学的兴趣团体开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可以开设书法课程、日语课程、小制作课程、照相课程、研究型课程;为喜欢体育的同学可以开设乒乓球课程、篮球课程、跆拳道课程、健身课程。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那么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有自己喜爱的课程可以选择,在掌握知识同时获得乐趣,一举两得。
  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并以此作为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同样要从学校本身实际出发,选择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或涉及不深的内容加以编著,如《计算机故障排除小知识》、《人与自然》、《刑法与我们的关系》、《识人三十六计》等传统课本中没有提到的课程,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开设这些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和理论,从而使得学生在自身价值观完善方面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在开发的途径中,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样板,从语文、数学、英语到体育课程的方方面面,都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和途径,将这些课程以发散思维延伸出去,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之中,我们在开发时途径很多,无论是从传统课程之中选择、充实、补充,或者自我创新,在课程之外开设学生喜爱的单元加以填充,使得教育的完善性增加,学生的技能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有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将有所收获,那么,在确立自信心的前提下,必将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以一及彼,最终达到全盘皆“赢”。
  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仍属于起步阶段,在继续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并不一定开设实实在在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来达到我们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在每一单元结束时,我们可以依据课时的安排合理使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自创诗歌比赛等多种活动来充实课堂内容,其实这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和合理地利用。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更加艰苦的奋斗。
  在新世纪的曙光中,校本课程是值得我们体会和探索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也考验着教师的技能和创新思维。教师也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教师不单单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其他的技能以满足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仅仅担负起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锻炼学生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何艳艳,教师,现居陕西汉滨。

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