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744

[ 杨帆 文选 ]   

树立自信方能学好语文

◇ 杨帆

  内容摘要:文章从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的现状及成因分析,说明自信心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及成长的重要,并介绍了自信心培养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自信心 语文 培养 途径
  
  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也是在某些客观条件影响下,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而形成。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心理原因,经分析归纳,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实施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中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而且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给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院长做到了!他以一种点石成金的高超教育艺术,给孩子的是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和自我悦纳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给孩子的是终生受用的勇气、力量和信心。
  
  二 树立一个适当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对自信心不足的中学生,教师可通过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这个榜样最好来自于学生身边,这样更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是教师在运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时,最好不要直接要求学生向某某同学学习,因为学生身边的榜样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学生对他比较了解,常常会觉得他还不够作为自己的榜样,会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好的做法是采用暗示的方式诱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另外,教师首先应对学生充满自信,对他们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以维持其自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言语激励,尤其是对那些自信心水平低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对偏高的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信心。要善于运用表扬、肯定、期望等正面的强化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到得到了别人的信任,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能力,从而加强自信心和获取成功的动力,使学生进取的愿望变成积极的行动。成功的体验是获得自信心的重要源泉。
  
  四 培养自主意识
  
  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备课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逐个进行详细的准备,定出“标准”;在上课时,步步相接、环环相扣,力求“讲深讲透”。其实,过度“循循善诱”的实质就是“教育过度”。这样的结果不仅可能遏制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而且可能浇灭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养成一种思维定势和惰性。久而久之,学生便没有了自己的观察和独立的见解,在需要他们独当一面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缺失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诚然,学生的学习确实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但这并不意味着“诱导”得越多越好,教育有时需要等待,需要“袖手无言味更长”的含蓄和智慧,需要教育者以更多的耐心去促进学生的感悟。
  中学生处于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年龄段。如果教师能恰当把握,适当引导,充分挖掘学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那么我们的学生终将能够成为有用之材。

树立自信方能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