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境盎然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传统。古典诗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王维擅长诗、书、音乐,尤其以诗和画更为突出,他的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的诗形象生动鲜明,如画中所见,他的画“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颇有诗意,令人回味无尽。故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走遍祖国大地,哪里有山水、寺庙、园林,哪里就有诗。这些诗不仅提供了历史、地理、宗教、文学、书法、篆刻方面的丰富知识,而且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而是以默默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那么,如何将诗词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给同一首诗配不同的画
小学五年级语文书中有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学生起来诵咏后,然后让大家根据诗词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诗词配画,由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角度不同,因而构思出的画面,有的注重情的表达,有的注重景的表达,有的描绘细腻,有的描绘粗犷。通过这种教学,同学们不仅能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已还能提高对诗词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给同一句诗配不同的画
许多同学在幼儿园就能背出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根据这句诗,同学们配出了不同的插图,有的画上两个黄鹂靠在一起鸣叫,加上几丝垂柳,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有的画一个黄鹂在柳树上,另一只却在柳树旁的地面上,一高一低画面显得错落有致;还有的画上了三只黄鹂,其中有一只小黄鹂紧紧的靠在妈妈的身边,老师问为何这般画,该生回答这是黄鹂的一家甜蜜无比。由此可见,美术的力量不仅是追求美,创造美,更是人的高尚情感的培养。
在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使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观察他们的不同视觉现象,更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启发他们创造灵感。例如在上五年级《我心中的太阳》这节课时,当老师问起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太阳是怎样的呢?你们可以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不同的联想形式来想象一下你心中的太阳,话音刚落,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说:“我心中的太阳是绿色的,因为绿色代表着和平,我希望人们都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祥和、没有战争、没有恐怖的环境中。”另一位同学说:“我心中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因为金黄色代表着丰收,我希望人们都能有粮食吃,不要受到饥饿的折磨。”还有的说:“我心中的太阳是五环,它代表着五大洲,代表着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还有的把太阳想成有五十六个面,代表着我们国家五十六个少数民族,还有的把太阳想象成国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说到这,老师又拿出几幅外国儿童画的太阳的图片,同学们看后感觉很新奇,好奇的问:“他们画的太阳咋是这个样的呀?”正当同学们迷惑不解时,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古希腊的神化故事,听完故事后,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外国儿童把太阳理解为阿波罗神,在他们的笔下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同学们懂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不同的绘画效果,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更是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向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给我们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