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738

[ 汪树权 文选 ]   

从并列短语入手突破病句

◇ 汪树权

  并列短语是联合短语中的一种,一般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是同一种词性的词语相联,整体功能同部分的功能一致。因为并列短语内部的构成需遵循一定的逻辑事理,同时与外部的语言成分的关系较复杂,所以并列短语常出现不规范的使用情况。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进行分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并列短语可以说是病句中的“癌细胞”。那在并列短语中“长”出的语病有那些呢?
  
  一 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不完全搭配
  
  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搭配时,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如:
  1、带有并列成分的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如: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1999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这个句子的主语“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是并列短语,其中的“210辆消防车”与谓语“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不能搭配。
  ②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2010年全国卷II)
  解析:“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与“让我非常喜欢”不能搭配。
  2、带有并列成分的谓语与主语搭配不当。
  如: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解析:谓语中心语是“改善和提高”,其中“改善”与主语中心语“水平”不可搭配。
  ②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解析:“提出”与“抚慰金”不搭配。
  3、带有并列成分的宾语与动词搭配不当。
  ①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作“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2009年辽宁卷)
  解析:“发现和研究”是并列短语,“进行”与之构成动宾短语,“进行”与“研究”可以搭配,但“进行”与“发现”就不能搭配。
  ②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2009年江西卷)
  解析:“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是并列短语,“学习”与之构成动宾短语,“学习”与“本领”可以搭配,但“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
  4、带有并列成分的动词与宾语不搭配。
  ①我们必须扩大和加快我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扩大”同宾语“发展”不搭配。本句可分成两句说:我们必须扩大我国教育事业的规模,并加快发展。
  ②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5 带有并列成分的中心语与状语不搭配。
  ①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对……事件”可与“进行严肃处理”搭配,但不可与“进行批评教育”搭配。
  ②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战士的发言。
  解析:“以亲切的目光”可以修饰并列成分中的“注视”,但不可修饰“倾听”。
  6、带有并列成分的状语与中心语不搭配。
  ①下课后,他一个人走到山坡上,认真地热烈地读起英语来。
  解析:“认真地热烈地”为并列成分,但“热烈地”不可修饰“读”。
  7、带有并列成分的中心语与定语不搭配。
  ①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办公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1991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这件”与“好人好事”中“好人”不能搭配。
  8、带有并列成分的定语与中心语不搭配。
  ①我们有一双勤劳、聪明、能干的手,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出来呢?
  解析:“聪明”能修饰“脑袋”,不能修饰“手”。
  ②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后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2010浙江卷)
  解析:
  “遗存或废墟的价值”中“遗存”不能与“价值”搭配,应删去“遗存”。
  9、带有并列成分的补语与前面的中心语不搭配。
  ①我们要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解析:“整整齐齐”不能与作“打扫”的补语。
  ②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1991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条理”为名词,不能与形容词“完整”、“清晰”并列在一起,也不能作“写”的补语。
  
  二 多个并列短语前后照应不当
  
  有的句子中会有多个并列短语,稍不注意,这些短语前后可能会不照应,如:①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1994年高考题)
  ??解析: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并列短语,即“理论上和政策上”和“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这两个并列短语前后失去照应。“理论上”应该与“深刻的说明”照应,“政策上”应该与“详细的规定”照应,因此,应该将“理论上和政策上”改为“政策上和理论上”,或者将另一个并列短语的顺序改一下。
  ②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2010年湖北卷)
  解析:“企业”是“设计、生产”,“商家”才是“经营”,“商家”和“企业”对调。
  
  三 并列短语违背逻辑事理
  
  1、内部不能并列。从逻辑上来说,两个概念如存在种属、交叉关系,是不能并列的;如果疏忽大意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造成语病,如:
  ①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高考题)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报刊”是指“报纸杂志”,自然不能与“杂志”并列;另外,“报刊”也好,“杂志”也好,都是出版物,自然又不能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
  ②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2009年重庆卷)
  解析:“海内外”当然包括“国内”,故“海内外……”与“国内……”二者不能并列。
  2、顺序不当。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逻辑上的前后顺序,如不注意并列成分之间的排列就不合事理。
  ①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1989年高考题)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制作精良、选料上乘”是个并列短语,按产品的制作程序,应该是先“选料”,后“制作”。
  ②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1995年上海高考题)
  解析:谓语中心语“发现”应放在“讨论”之前。
  
  四 并列短语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如:
  ①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1998年高考题)
  解析:从字面上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是个并列短语,由于“和”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所以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去存钱,一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背着总经理一个人去存钱。
  ②我校50个同学和老师观看了201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
  解析:“50个同学和老师”有歧义,是同学和老师共50个,还是同学是50个?
  在辨析病句时,当句子中出现并列短语,我们要全面考察它是否出现搭配不当、照应不周、不合逻辑、歧义等语病。同时,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并列短语的使用,才能避免语病,才能正确表情达意。

从并列短语入手突破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