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就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转变教学思想、探索和创新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英语评价考核体系等一些对策,希望使教学活动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以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力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有着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要考虑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考虑到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需求,从而创建以职业为导向的实用性英语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然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习惯了高中英语的教学方式,很多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就按照高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或是在此基础上参考本科教学模式,最终结果是根本达不到高职教育所要求的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
一 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原因
1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高职院校的生源一部分是来自普通高考成绩中等以下的高中生,一部分是来自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等的对口生。因此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不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对口生相比高中生来说,基础更加薄弱,有些学生连初中英语知识都一无所知,甚至表现出对英语的厌学情绪。此外,无论是普高生源和还是职高生源,各系之间生源质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面对复杂的学情,教师往往很难提高要求,教学改革的实施存在难度。
2 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现在我们常见的英语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一节课的主体,不停的讲解,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学生是听众,一味的接受老师满堂灌的知识,不能真正的体验英语、练习英语并付诸实践。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别说有效达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录音、录像、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等课件的推广措施和力度不大,不重视改善教学条件,设备简陋陈旧,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 课时的局限性。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完成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但现在的高职院校对大学英语课时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很多院校忽略了英语的实用和重要性,于是把课时减半,从三个学期的课时安排删减为两个学期,从一周6节删减为一周4节,这样使得课时在总量上就只有原来的规定课时的一半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很难做到听、说、读、写、译面面俱到,学生的对英语知识的摄入量减少,练习使用英语的机会减少,能力得不到平衡发展,在时间上接触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也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对英语学习没有主动性。
4 当前的学生英语能力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单一,而且存在很多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如把考试成绩和等级证书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学校将过级证书作为毕业成绩评判的唯一标准。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或过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细心钻研各种顺利过关的招数。高职院校盲目的使用“以证代考”政策,取消校内学期英语考试,仅组织参加统一过关考试,只重视A、B级考试的过级率,忽视对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从而造成考核手段与教学现实不配套的现状,教师手中失去了制约机制,在多数学生中于是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管理方式却不适合生源基础总体水平较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相反,给学习较差的学生创造了逃避英语学习的空子,很多学生于是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都认为只要过级了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从上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迫切地感觉到必须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1 明确目标,转变教学思想。
随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有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全新的教学行为,现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外语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学生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从而培养自己的外语运用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目标,并考虑好教学内容与社会个人需求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译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2 探索和创新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体系。
(1)优化教材。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教材改革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环节。教材指导着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现如今各个高职院校实用的英语教材版本颇多,内容题材很广,虽然其中强调了提高听、说、读、写、译各种语言技能,有很多材料都是来源于文学作品,不具有任何的实用性,甚至有些学校为了体现大学英语教学,干脆就使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大学英语教材根本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
(2)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是搞好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英语教学方法多样,高职英语教育应该选择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3)开展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英语第二课堂是指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环境和指导,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来推进学生工作,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使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而且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活跃英语学习氛围。可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有很多,如:英语角、宣传窗、讲座、各类英语竞赛、学习交流活动、电影赏析、学术讲座等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实施,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各种活动的安排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构建科学的英语评价考核体系。
一门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是否科学,从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该课程的教学方向,因此构建有特色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于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评价学生英语能力的考核办法就是使用一卷定胜负的办法,只要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就可以拿到毕业证等等,这样的考核方式实际上很难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而不是仅仅考一张考试合格证书。科学的考核体系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应用技能,又要评价其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是否得当。
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思想、教学体系、考核体系上都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研究,要形成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攻方向的英语教学体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力素质的需要,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