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703

[ 崔秀云 文选 ]   

文化背景知识如何导入大学英语教学

◇ 崔秀云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对目前我院公共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实际水平和心理因素两方面,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和实践性。从而有益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了解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学习,更有助于词汇的巩固和课文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教学实践 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必要性
  
  1 引言
  
  公共英语的教与学,一直是我们谈的经久不衰的问题之一。如何让学生融入课堂?如何对英语感兴趣?如何变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在四、六级考试依然重要的今天,我们如何帮助学生热爱英语,而不是应付考试,如何能引导做到自主学习?首先要提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本文试图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方面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水平和主动探求英语的爱好,进而改变对英语缺乏兴趣、缺乏信心,根本就不懂英语不会说英语的现状。
  目前,我院公共英语教学在改革的大潮下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学生扩招,实行大班制上课,一系列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广大的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课堂是一种煎熬,单纯的讲解相当枯燥,收获也很小。有人甚至说其实上了大学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一直在吃老本,还是高中学的那点东西。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英语是件痛苦的事情,减轻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他们在相应文化背景知识前提下学习的趣味性,降低他们的畏难系数。英语学习不光光是词汇和语法的积累,更是文化的交融,文化的学习。这要求我们不能只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必要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和能力。
  
  2 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以电影《刮痧》作为第一节英语课的开端
  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影片中把中西文化的差异描绘得很详细,在中国稀松平常的一件事,美国人却看得很严重,以至于差一点家毁人亡。最后当许大同的老板亲身体验了一把才消除了偏见。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猛烈对撞。组织学生观看后,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得更深,给大家的震撼效果。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和思维。学生们观看后普遍要求更多地了解文化,了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一下子调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2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的必要性。学生普遍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多数认为其艰涩难懂,不便于记忆,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很高。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他们来讲风趣而新鲜,听起来便于集中注意力,在相关背景知识的引导下,学习起课文内容觉比较轻松易懂。有助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文化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满足学生学习语言的要求,满足学生对异域生活的好奇心,进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2.3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Attitude Is Every-thing》的教学中,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各国人们的主观认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心理习惯。在接受别人的称赞和鼓励时,我们习惯的是谦逊,微笑或者说点客气话之类,并不正面做出喜形于色的表现;而西方国家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会自信高兴地接受别人的恭维,并且诚心诚意地做出感谢。我们极少有人很说出:“I am ontop of the world。”这是由我们的悠久的历史及人文环境决定的,我们自古谦虚为荣。不了解文化差异我们很难理解课文中语言知识。要想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就加深了了解,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就带来诸多方便。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词汇、短语的讲解和学习必须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其语言的情境中进行。最后,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与修养。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接触一些西方文化知识,了解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借鉴和吸收异域文化的精华,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和提升价值观念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融入课堂
  
  3.1注重课前的文化知识导入。每一新课开始之前给学生预留话题,让他们自己查找一些和课文话题相关的资料。在一节课开始时,就某一相关话题随机让学生做演讲或组织活动。第一学期笔者采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依据,以讲解书本上所涉及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为主,而无暇顾及其他知识,发现大多学生学习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他们觉得和高中没有什么不同,大多对英语没有什么兴趣。在第二学期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改变传统模式,每堂课在课前抽出五到十分钟来传授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体制、风俗习惯、传统、道德、社会文化,生活方式、言语礼节、习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熏陶。比如: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教材中,学习《Thanks,Mom,For All YouHave Done》这一课前,让学生自己搜索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在这一单元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母亲节的诞生的历史过程、创建者及一些庆祝方式,然后结合我们中国的一些节日进行对照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一方面,真正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到了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都有所拓宽;另一方面,文化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3.2加强课文背景知识导入。翟象俊教授主编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选材十分广泛。这些课文都包含了许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注意将文化内容和语言材料相融合。在讲授课文前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导入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文化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学习《Run Likethe Wind》这一单元时,学生通过了解跑步的技巧,进而讲到锻炼的益处,讲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奥运会的诞生和演变历程等背景知识,对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课文,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如此,这些背景文化知识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语言学习与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层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培养其文化比较能力及对待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文化素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3课下组织第二课堂,给学生推荐相关歌曲相关电影等,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学习《Smile》这一单元时向学生推荐《辛德勒名单》、《卡萨布兰卡》《朗读者》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相关的经典电影,并组织学生自行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同时鼓励学生和外国朋友网上聊天,学唱英语歌等。利用课外活动推动文化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加入英语社团给学生们提供和外教交谈和交流的机会,亲自感受对方的文化,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中。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让我们认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授课脱离学生实际,按部就班,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难驱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若想学习和运用一门语言,我们还需对其背后所储存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文化导入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兴趣,高校教师应对该教学方法引起足够的认识,并注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文化背景知识如何导入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