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女性婚姻爱情的作品,从女性形象的身上都体现了传统的美德,许多女性在面对压迫、不公平的对待的时候,她们都有过不同形式的斗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地认识到作品的美丑和善恶,挖掘作品中的悲剧美学价值,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这些作品。
关键词:女性婚姻 正确的爱情观 人格价值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关于女性婚姻爱情的作品,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孔雀东南飞》《氓》《琵琶行》《红楼梦》《雷雨》《边城》等等。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而是努力地挖掘作品中令人震撼的悲剧审美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更深刻的社会内容。
一 教材中的女性婚姻悲剧,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情
爱情是什么?“爱情”这两字,上至文人墨客,下至芸芸众生,自古至今,大家都在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它,感受着它,为之困惑和幸福着,却从来没人可以给它一个确信的定义,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化时代,爱情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那究竟什么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爱情呢?从收录的作品中不难看到,高尚的爱情是真诚的,是坚贞不渝的。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至死不渝的爱情。刘兰芝被婆婆休弃回娘家后,焦仲卿并没有再娶,他们俩人海誓山盟,做到“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县令遣媒人向兰芝提亲时,兰芝以“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而回绝了。后来,阿兄逼兰芝改嫁,她与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到了成亲之日,兰芝以“举身赴清池”的殉情行为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而焦仲卿以“亦自缢于庭树”表达了他对兰芝的至死不渝。
在时隔将近千年以后的南宋,又重演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南宋大诗人陆游,和他的结发妻子唐婉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两人两小无猜,结婚之后,情深甚笃,恩爱非常,本来是人人称赞的美事,可是陆游的母亲并不喜欢这个俊秀聪明贤惠的儿媳,生怕她如漆似胶地与儿子在一起,耽误了儿子的仕途前程,于是棒打鸳鸯,硬是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品读陆游写的《钗头凤》,让我们眼前重现了陆游与唐婉两人双眼相对,但只能默默无语泪长流的情景,从词中,让我们看到两人分开后那泣血的、锥心的伤痛。除此之外,从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恩爱缠绵,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读罢这些作品,都催人泪下,都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虽然我们与作品相隔千年,然而人类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始终不变,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呢?这些作品,表达的爱情都是感天动地的,刻骨铭心的。
二 教材中的女性婚姻悲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高中,是渴望爱情的季节,也是最受压抑的季节。很少有人对孩子进行爱情的启蒙,家长老师都讳莫如深,而现在媒体的宣传又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因此,对中学生的爱情教育不容忽视。现在很多中学生谈恋爱的动机都是以貌取人,或者看到对方条件好就喜欢别人,甚至有些学生谈恋爱只是为了面子的问题,有些学生觉得到了高中还没有谈恋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大胆地公开利用课文选录的爱情作品来熏陶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如:《卫风·氓》则以一个怨妇的自述谴责男子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丑恶行为,使男生认识到“爱”是一种责任,而使女生认识到“爱情不能那么盲目”;《杜十娘》中的杜十娘,一见钟情地爱上了李甲,两人“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好不幸福。十娘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李甲的身上,但是李甲却因为孙福的一席话而以千金易十娘。从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一份纯真的爱情并不能受金钱玷污的,爱情是需要尊严的;《雷雨》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悲剧,让我们认识到爱并不能伪善的,不能贪婪自私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让我们懂得了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
我们在讲解这些女性婚姻悲剧作品时,要向学生慢慢地渗透正确的爱情观,教会学生认识爱情的香花、恶草,辨别爱情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美的爱情观和高尚的人格。
三 教材中女性悲剧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人在抗争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强烈的生命力和人格价值
悲剧是什么?在参考文献中,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主角虽然在斗争中遭受到失败或牺牲,却并不使人悲观失望,反而能够鼓舞人们继续斗争。教材中收录的女性悲剧作品,都可以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在与不公的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毅性、斗争性和抗争性。
《雷雨》中的繁漪,她美丽、深沉、有个性,她一直在追求着人性的自由,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她嫁给了周朴园,物质上非常富裕,但生活并不幸福,在这个没有爱的婚姻中她被囚禁了十八年,但她时刻在挣扎着、在反抗着,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敢于反对封建专制、敢于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品质,她身上的倔强、大胆、叛逆,还有对新生活那种强烈执着的追求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氓》中的卫女,虽然他遭到了氓的抛弃,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不仅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甚至还落到了“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境地,但是卫女仍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静地对待这一切沉重的打击和不幸,最后她决绝地做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毫不妥协的态度。从她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向传统挑战,敢于向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说“不”,并且用行动捍卫了自己做人的尊严的女性形象。
在课文中收录的女性悲剧作品,它们的主人公不论是性格,结局等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她们都不甘苦难,都对命运发出不满,并进行了各自不同的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都让我们看到了她们身上那种努力、拼搏、坚毅、不服命运摆布的精神,这些精神就是我们学习的人格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把这些人格价值慢慢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最终完成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高中语文教材中,塑造的众多的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都体现了传统的美德,许多女性在面对压迫、不公平的对待的时候,她们都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挣扎着、反抗着,虽然她们大部分的结局都是以悲剧收场,但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地认识到作品的美丑和善恶,挖掘作品中的悲剧美学价值,让学生树立悲剧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