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案设计、教学实施、亮点败笔、训练落实、目标达成、教学效果等环节加强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长期坚持,定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教学过程 目标达成 提升自我
在视导检查和平时学校的业务检查中,经常见到教师的教后感一栏是空白。问之,有的是没来的及写,有的是不会写,有的是没有养成习惯,不愿意写。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总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其实就是教学心得,教后感。教师如能把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感悟、体会、经验、教训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咀嚼反思,日积月累,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 反思亮点
所谓亮点,就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表现。如我在教《岳阳楼记》时,要求学生背诵,我先声情并茂、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学生掌声雷动,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背诵速度明显加快。我就想,以后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们教师为什么不先示范背出来呢?每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不一样的,或许是巧妙新颖的引入,或许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或许是形象贴切的比喻,或许是讲至动情处的一连串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排比句。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抓住这些画龙点睛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光大,何愁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能很快提高?
二 反思败笔
初踏中学教坛时,教学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我理所当然地读成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闹了个大笑话。它警示我以后在课前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不要放过。在一所学校视导检查时听课,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时,竟把作者契诃夫读成了qie ke fu,三个字音读错了两个。课后我指出来时,她满脸通红,连说对不起。教师将这些课堂教学中的败笔经常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剖析根源,汲取教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 反思教师的教
北师大附中程翔老师有这样的习惯,每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总要思考本节课的教案、教学过程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应扬,哪些应弃,下次再教学时该如何做,并把反思记下来以备再反思,因此他的课常教常新,炉火纯青。我们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应该学习程翔老师这种良好的习惯,每一节课结束后,坐下去,沉下心来,思考这节课的得与失,根据这节课的体会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思考再教学的策略,思考下节课如何能够更加深入浅出,如何改进才能比这节课上的更精彩。只有这样扬长避短,深入思考,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新水平,新境界。
四 反思学生的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观察学生究竟遇到了哪些拦路虎,他们能不能自己解决,我们还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学生是否已在充分思索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究竟会的有多少,不会的有多少?在一节课结束时我们要观察学生们是带着一种会心的微笑、幸福的疲倦还是神态木然、满脸茫然?在布置检查作业时我们要反思是否已通过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这几个环节,我们已经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不断加强这些方面的反思,真正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更系统地接受知识。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取得了实效,高效。另外,课堂上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特别是创新思维轨迹,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时启迪另一些学生的思维。
五 反思训练落实
不管是洋思中学还是杜郎口中学,都把训练摆在了重要位置,他们的课没有哪一堂没有训练。训练既要有清晰的过程,又要有有效的方法;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传授能力;既要注重数量,还要注重质量;既要注重速度,更要注重效益。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训练的效果。而我们的训练,选题如果是随手拈来,质量中下;过程如果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答案如果是雾里看花,似是而非,则肯定达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在这时,我们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以利于下节课乃至以后不断改进。
长期坚持教学反思,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造自己教学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