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743

[ 刘焕芹 文选 ]   

英语进行体研究综述

◇ 刘焕芹

  英语体态与时态在本质上不同,时态标识情状与说话时间之间的关系,因此是指示性的(deicfic)。体态不具有指示性,它与说话时间无关。Comrie2005:3)对体态的界定是体是情状内在时间结构的不同观察方式。体可对情状作整体透视,不区分情状构成的各阶段;也可看作持续的过程,关注情状的内在时间结构,因此体态是时间关系的表达。Lyons(2000)也基本认同这一看法,认为体态是时间表达的语法化,与词汇范畴无关。英语中的体态结构因表征不同的观察方式被划分为完成体和进行体,本部分是进行体的有关论述。
  进行体态表示在某一特定时间情状的持续,在句法上由助动词及主动词的现在分词表达。be的主要语义为持续、存在,现在分词也有持续义,所以许多学者主张持续是进行体的基本语义。观察实际运用中的体态句,我们会发现它的更多含义,语义丰富复杂。历史上众多学者探讨它的基本内涵,分析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人们讨论进行体与完成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研究史上著名的非进行体悖论(the imperfec-tive paradox),分析进行体蕴含的时间意义,同时也观察到进行体的情感用法。为了细致描写进行体的各个功能,解说各意义的存在理据及语义间的相关联系,让我们梳理进行体的有关研究。
  我们循着历史的脉络分析进行体的研究,看它的几个特征明显的阶段,即真值条件语义分析、事件分析及体义的合成分析,首先我们看Dowty的叙述。Quirk的论述关注体态构式的不同情状特征,概括了进行体的典型用法,突显体态分析的事件性质。
  
  1 Dowry的真值条件语义分析
  
  Dowry(1977)在前有研究的基础上,论述非完成体悖论即进行体构式句与非进行体构式句之间的包含(entailment)关系。据观察,完结动词结构如drawa circle为有界情状,其语义内含自然终界点,但是当这些情状被进行体表征,原内含的结果意义消失,这就是体态研究史上引起众多关注的非完成体之谜。Dowty审视有关进行体论述,析取原有分析的合理因素,提出了建设性的分析意见。Dowty认为句子真值的分析应以时间区间为单位,任何依赖时间点的分析是有明显缺憾的,我们认定一个句子在某一时间区间的真值,但这并不表明它在整个事件或这一区间的任一时点为真。以时段代替时点的分析在体研究史上是一次突破性的飞跃,它反映了语言以相对的方式通过思维表征现象,在某些层次上产生并允许一定的叛离。一个进行体构式的句子我们可以判定为真,即使它表征的事件在某可能世界(inertiaworld)达到蕴含的目标,甚至变换为对立的状态;某行为如果在持续过程中出现偶然间歇,我们仍可用进行体表达,因为它有效表征了事件在某一区间的持续进程。Dowty分析了进行体将来语义的用法,主张进行体的将来用法隐含事件计划、安排语义,缺乏事件发生确定意义的内含,因而区别于其他两种将来意义的表达。与此不同,普通将来时隐含事态的确定特征而无计划语义,无时态将来时既含计划又表示该行为发生的确定性。
  Dowty的分析是精辟的。他以时间区间为基准的分析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可能世界”的进行体分析理念给体研究以深刻的启迪,引导着学者们的探究方向,然而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分析框架无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进行体现象被排除在观察范围之外,如静态进行体、进行体的情感用法等,不能得到合理的释解。前人的研究扩展了我们的分析视野,也启迪我们探寻更多的角度和方法以丰富体态的研究内容。
  
  2 Quirk的进行体研究
  
  Quirk(1985)认为进行体构式有三个内涵即持续、有限持续、未必完成,分别侧重情状的事件性、状态性、有界性等语义内容。Quirk的分析明显不同于Dowty的真值条件分析,他不再拘泥于前有理论的逻辑分析和语法模式,强调进行体表征情状的时间意义。动词情状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在进行体透视下,具有不同的理解。静态动词一般不出现在进行体构式中,进行体表征的静态情状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动态义,强调动态事件的瞬时持续和施事性质,心理状态动词被进行体表征还强调了礼貌谨慎的态度。具有持续时间结构的情状与进行体结合,是进行体的典型形式。瞬时语义的情状被进行体透视反映了事件的重复特征或描写事件的准备阶段。Quirk总结了进行体的特征性用法,认为进行体表达持续的时间意义,还用来指向未来或体现礼貌的态度或愿望。
  Quirk的论述综合了进行体的各个释读,把该释读与情状的时间结构相联系,这种分析方法脱离了纯抽象的形式逻辑,走向句法与语义的统一。尽管Quirk的分析有失深刻和理论上的宏观系统,仍然给我们以重要启示:语言事实的释读依赖语言现象的句法结构的分析观察,更需要语义层次的理解把握,句法不是自治的,语义与句法结构不可分,语义与句法相结合的视角增加了进行体分析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3 Smith的体理论
  
  Smith(1983)主张英语的体态分为视点体与情状体,分别指向对情状的语法表征与动词情状本身。句子的体态反映了情状呈现的时间视角,该视角体因情状的不同结构反映人们特征性的视角观察,同一情状也因语境的差异呈现透视的多种方式,体现体选择的标准与非标准形式。
  Smith认为英语的视点体可以划分为进行体与完整体,完整体是对事件的完整表征,不计情状的内部结构,进行体呈现句子的内在视角,不计事件的终点,两视点体分别以不同的句法形式表征。事件句具有异质性,可被两种视点体观察和表征,静态句由于其时间结构的同质性,只有完整体的标准表征形式,在进行体构式中是非标准用法。Smith细致描写不同语境中的进行体态,动态彰显进行体的语义内涵,使得进行体的特征语义具体化。
  Smith概括体态选择理论,面对实际情形,我们总能把它归类为理想化的情状类型,并由与这一特定情状类型相关的语言形式来表征。当实际情状的特征与典型情状的特征几乎完全对应时,语言形式对实际情状的表征为标准表征形式;当实际情状偏离或背离典型情状的特征,语言形式对实际情状的表征为非标准表征,语义表达因为表征形式的多样性及各表征形式的互动联系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Smith的分析理论站在宏观的角度,重视语境在语义释读中的作用,主张体选择与视角体的语法意义有关,也涉及实际情状的语义特征,重视体义的合成性质,具有更多的合理因素。
  文章梳理进行体的有关研究,认为Dowry、Quirk、Smith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体态现象,揭示了不同层面的体态性质,奠基了体态研究的基础,拓展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英语进行体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