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可见,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教育,很多家长认为那是国家与学校的事情。实际上,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孩子更多的时候与家长在一起,家长的培养很关键,家长也许不能给予孩子专业知识,但是却能给予他们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深蒂固的德性。为什么要有用根深蒂固这个词呢?用这个词是强调德性的坚固性。社会变化万千,各种各样的物欲对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性。缤纷世界的一个个陷阱布在了人生的路上。如何不会误入其中呢?品德的根深蒂固很重要。俗话说的好,世界在变,你能不变吗?的确,有些东西应该变,比如说一个人的陈旧观念,知识等。但是有些是不能让它变的。人们都说,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的文化,许多许多的文化才形一点点的文明。而中华民族五千年所沉淀的品德是一种更深层的文明,是不能变的,是值得我们去继承的。古人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是很有道理的。可见,从小培养孩子根深蒂固的良好品德,孩子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其次,爱动脑筋的习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思维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学习可以让孩子知道知识,思考可以让孩子去发现问题。这种思考往往就会有一种怀疑在其中,久而久之,在这种怀疑思考下就会有一种创造性想法。可见,勤动脑筋的习惯是学习最需要的。具体在现实中来看,对于小孩来讲,家长不要怕他学习不好,成绩不高,要鼓励与引导他多多思考。例如,家长先讲一个故事,让孩子自己归纳一个题目。这时,家长乘机提问孩子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题目,把孩子所想的题目与作者的题目进行比较,让孩子感觉那个更好。说出为什么好?或者,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讲到精彩的地方打住,让孩子自己动脑筋去想一个结局。这些都对孩子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
再次,健康良好的心理。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成功所必不可缺的基石。笔者认为,健康的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等的心理。父母工作的差异,收入的差别,社会地位的不同。这些都会给孩子从小造成一种心里的反差。家庭条件差的小孩就会想,虽然在同一个班上,为什么某个小孩每天都拿汉堡当零食,而自己却拿着方便面。为什么某个小孩放学后会有人开着轿车去接,而自己却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回家,等等。家庭条件好的小孩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自己零花钱多,就拿自己的零花钱来买一些好吃的东西去讨好学习好的同学,让他代替自己做作业。有些小孩不愿与其他小孩玩,怕他们弄脏了自己的衣服,等等。久而久之,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一种自傲心理,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一种自卑心理。这些思想的上问题都需要家长去解决。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的差异,你们都是同学,你们可以形成良好的朋友。第二,抗挫折心理。当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作为家长要时常告诉孩子,一个人面对困难,不要害怕,更不能气妥,而应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并不都是很顺利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大胆地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寒暑假带自己的孩子去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的磨难。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青的父亲在暑假带着自己的儿子重走长征路。在长途跋涉后,孩子不但增长了许多阅历,而且忍耐力也比以前增长了许多。这也说明,苦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家长要让孩子提前上这一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可见,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培养孩子不仅仅只是学习,还有良好品德,善动的思维与良好的心理素质。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这个基石就从心灵打起,都想拥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只有经过历练,羽毛才会丰满。有了这座心灵的筑基,有了这双思维的插翅,孩子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上走得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