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已广泛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模式上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测试重点也从以测试阅读能力为主转变到全面测试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顺应改革趋势,全面提升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素质,南阳理工学院大学英语部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过程性评估替代延续多年的终结性评估,同时对测试内容和题型等进行了改革,借此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一 国内高校英语测试体制的改革
信度和效度是语言测试的两大属性,语言测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信度和效度高度和谐。但从目前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发展水平来看,常常出现信度和效度间的矛盾,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呢?一般而言,我们在设计试题的过程中,最好先考虑效度,然后在效度成立的前提下,寻求最大限度提高信度的可行性方法,即力争做到信度和效度的相对平衡统一,使测试科学化。
高校英语教育的对象是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他们而言,英语学习既是增进专业研究能力的辅助途径;同时,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英语学习本身也是一项实用技能的学习。由此,引出高校英语教育的两项基本职能,即应用能力教育和应试能力教育。应用能力教育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投人社会实践及参与竞争的能力;应试能力教育是训练学生应对各类英语水平考试的能力。在社会仍通行以问卷测评方式遴选人才的现实环境中,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应对各类英语水平考试的能力不能不成为英语教育的现实职能之一。
由于高校基础英语的教育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须受制于总体教学计划,因而两项教育职能在诸如教学时间安排、教研力量分配、物质资源配置等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其客观存在的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实地反映着教育指导思想上的深层冲突。事实上,现阶段英语教育改革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正在于如何平衡与协调这两项教育职能之间的关系。
二 校内测试模式的构建
1 校内大学英语期末英语测试卷面情况抽样分析
确立应用能力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建立以应用能力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建立高校考试自主化与考试社会化相结合的英语测试模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下面,作者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通过对校内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探索完善校内英语测试的途径,以期促进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作者对2006-2009年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中4套随机抽取的试卷卷面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优缺点如下:
1.1测试方式 学生期末测试成绩以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结合,打破了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转向形成性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为30%,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评定(包括学生课堂上参与活动情况,课外自主课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课外英语作业完成情况等)。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评分形式更能如实地反映学生在英语课程中的表现,比较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这是近年大学期末英语测试改革的进步。
1.2测试题型 如表1所示(略),随机抽取的四套考题测试题型单一,主要以多项选择题来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占总分比例75%左右。主观题型主要是翻译和写作等,而其他一些主观题型,如句型转换和用正确的词性填空、改错等,采用较少。多项选择题的优缺点很突出:多项选择题实施起来方便经济、评分客观、信度高,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考试的效度,不容易测出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主观题弹性大,操作难度较大,教师花在阅卷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在改卷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协调主、客观题的比例,是校内大学英语期末测试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1.3考核的内容随机抽取的四套试题的翻译部分绝大部分来自课本。这与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关。工科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而且基础较差,教师不得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要考核的内容上。如此做法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会造成学生考试某道考题成绩普遍偏高的假象,不利于教与学的长远发展。
2 对学校英语期末测试调查及其分析
为进一步获得学生对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反馈信息,本课题还进行了旨在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态度和满意程度的调查,以加强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外语教学改革。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态度
多数学生对本校的大学英语期末测试总体持肯定的态度,英语期末测试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大多数同学对英语期末测试持肯定态度,肯定了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及测试改革的努力。
2.2对英语测试题型的看法
学生认为考试题型中最难的是听力和写作。结合前文对随机试题的题型分析,不难看出对测试题型改革的迫切性。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口语在英语学习乃至将来就业的重要作用,有不少学生主张设置口语测试。
2.3有关测试试卷难度
通过调查得知,有三成的学生表示完成考试尚有一定难度。在工科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测试的难度上要体现层次性:太难了会挫伤基础差的学生的信心,太简单了会影响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同一份试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含不同级别的难度,不能生搬硬套四级或其他考试试题,使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反映出分级后各班学生的真实水平。
3 对本次调查的思考
本次调查发现学校在大学英语测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在评价方式和命题方式方面的一些尝试,多数学生对本校的大学英语期末测试总体持肯定的态度,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令人深思。
3.1注重测试的一致性与实用性
工科院校的校内英语测试显然不能随意复制大型的标准化考试,而应根据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能够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测试。学校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内测试的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的目的、目标、形式、内容、分数权重和难度跨度等项目,使校内测试的试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也使历届学生的成绩具有可比性。
3.2建立科学的试卷分析评价制度
考试成绩出来后,并不意味着测试过程的结束,考试后对试卷分析、考分的分布、答题情况等进行有效的分析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试卷科学性及教学情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有效的教学测量与评价应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一个必要环节。目前工科院校的语言测试研究相对较弱,滞后于工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如何利用考后的反思和卷面分析反拨教学应是工科院校英语教学者的努力方向之一。
3.3听说能力纳入测试体系
逐步实施校内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是工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当今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口语测试方面,目前学校只在英语专业班级上才设有正式的口语测试,而其他班级基本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而由于课时紧,任务重,口语考试往往被一些教师忽略,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学生应加强口语测试的研究,制定专门的口语考试大纲,明确口语考试的目标、方式、分数权重和测试标准等。
4 结束语
工科院校校内大学英语测试是需要当今英语教师迫切去研究、试验和创新的重要课题。和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相比,教师们对期末英语测试改革的努力还是很不够的。校内测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标准,对英语教学有巨大的反拨作用。只有有了自己的特色,外语测试才能真正促进外语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