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好的文章都体现了真善美。在作文备考中,要以“真善美”为指导,以美育为抓手,打好高考作文备考攻坚战。
关键词:美育 作文备考 立意
清代李渔《闲情偶记》中曾指出:“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此“传世之心”,就是指“真、善、美”三字真诀,因此好的文章都体现了真善美。在作文备考中,要以“真善美”为指导,以美育为抓手,打好高考作文备考攻坚战。
一 在审题立意指导上,强调立意之美
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中心;或者说是把材料所表达的旨意明确下来。审题立意是学生作文中的难点,许多学生在作文审题方面不过关,造成离题万里,这些文章当然没什么美可言。但有些学生审对了题,知道材料是写什么范围,写什么话题,结构完整、语句流畅,可是阅卷老师给分很低,这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立意不当或立意错误。如在一次市调研考中,作文题是这样的:
有两只母鸡,一只喜静一只喜唱,喜静的母鸡下蛋不叫,喜唱的母鸡不下蛋,主人以为蛋都是喜唱的母鸡下的,因此偏爱喜唱的母鸡,给它最好的饲料。直到有一天,主人发现喜静的母鸡下完蛋一声不吭地走了,而那只喜唱的母鸡就走过来,咯咯地叫着,主人才恍然大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必须在话题之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此作文可多方面立意,有些同学从喜唱的母鸡和喜静的母鸡受到不同的对待这一点来立意,这些学生拿着作文,很不服气地找到我,说:“为什么我的作文这么低分呀?”我拿过来看,这些同学拟的题目是:蛮干不如巧干、社会需要巧干、做人要向会唱的母鸡学习等,还有同学在文章里大肆宣扬做人应奸诈狡猾些,所谓无奸不商,商人如果不奸,哪里能获得利润……从这些学生的作文的观点看,那就是只唱不做专门剽取人家成果的“母鸡”是应该赞扬的,她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巧干。这种思想肯定是不对的,这些文章的立意出现了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偏轨,假如学生认为文章很能针砭时弊,老师的指导应指出文章立意的错误,指出喜唱的母鸡的行为是应该批判的,这不是巧干,而是可耻的剽窃行为,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假如都宣扬这种思想,社会上会出现更多的缺乏诚信的事,有更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这是与教育的方针和目标相违背的,也是与广大的教师的道德审美要求不相吻合的,阅卷老师认为立意不健康,得分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作文教学和指导中,要强调立意之美,宣扬健康、积极、真诚、热情等思想,既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也能使同学们在考试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 在选材指导上,启发学生以审美观念审视身边人和事
无话可说或无材料可写,是学生写作的最大苦恼。学生感到无材料可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身边材料的发掘。教师应在材料的“发掘”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发掘”呢?教师要启发学生以审美观念审视身边的人和事,赋予平凡琐事以丰富的内涵。
生活中伟大与平凡共存,朴实与壮烈同在,伟大之中有平凡的一面,平凡中蕴藏着伟大;同样在朴实之中寄寓着壮烈,壮烈中体现着朴实,它们总是辩证统一在一起。因此,当学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念审视万事万物时,就会发觉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材料,同样有新奇、生动之处,进而发觉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真谛,同时也会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如一位学生的作文《春意最浓的地方》,“我和两位同学一起沿着操场外面的小路走,远远地看见路边的紫花地丁,嫩绿嫩绿的一片。走近看,一簇簇,一丛丛,伏在地上,叶子翠绿,细细的叶柄顶着长椭圆的叶子;花梗也细长,托起一朵朵紫色的小花。花色鲜亮,每株上都有三四朵小花。看上去,它是那么娇小柔弱,但却又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特别是当风抖动的时候,它并没有被风吹得低下头,而只是迎着风颤抖几下,仍然傲然挺直,显示着它的力量。青翠、昂然、勃勃生机,体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这是校园里春意盎然的地方……”作者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叶子、叶柄到花色、花朵,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不显眼的地丁草在作者的眼里看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旦作者带着审美情愫去观察,材料就会体现作者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