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有不可回避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不重要。淡化语法教学,是简化语法内容,教活语法知识,重在运用。淡化下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要遵循一定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法教学 淡化 原因
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不是意味着语法教学不重要,应该淡出或抛弃,而是简化语法内容,教活语法知识,重在运用。
一 淡化的原因
第一,过去的教学、语法系统均不太适应中学语法教学的实际。教法太呆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沉沉,尽管绞尽脑汁划分词类,分析句子,但难以在实际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人们学了语法之后,语言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中学语法的内容过于系统、详细、复杂,简直就是大学语法知识的浓缩,并且语法知识教学脱离了读写教学,与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第二,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当代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嬗变:政治中心说——知识中心说——人文中心说。前两种现象已经事过境迁,暂不论及,只说“人文中心论”,与“人文性”相配套的是“语感中心论”,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在于养成语感”,甚至干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定为“语感的培养”。
第三,语法教学的内容被一减再减,教学要求被一降再降。现在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法教学的内容仅以区区百余字的篇幅纳入附录之中,且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学习”;“评价建议”部分又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二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1、《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试用)》规定了语法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中学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初中语法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语法基础知识,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培养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养成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良好习惯,注意语言规范要求,培养识别语句正误的能力。
高中语法教学,要求在初中基础上巩固语法基本知识,提高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提高理解、运用虚词和长句的能力,提高变换和选择句式的能力,提高辨析语句在语境中含义的能力,提高辨别语句正误优劣的能力,自觉遵守语言规范的要求。
2、新课标没有忽视语法知识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必须掌握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和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等基本知识;必须能够明确句子的结构和朗读(说话)的节奏和语气。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新课标在“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第(二)款“阅读”中的第13条明确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第(三)款“写作”中的第8条明文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3、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语文学习
语法有利于语感的形成。何为语感?《现代汉语词洪》解释为:“语感,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这个解释比较笼统,但它告诉我们:语感就是指对语言内容形成的领悟能力。语感具有经验性,人们在接触运用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对其内容形式有某种经验性的认识(如,什么样的组合搭配符合规范),然后凭这种经验性的认识去快速感知语言信息,判断用语是否恰当精妙。要领悟,要判断,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参照标准”,而语法思维是形成这个“标准”的必要手段。一个养成语法思维习惯、语法功底好的人,对一个用语的结构特点及是否规范等能很快做出判断,而一般人未必能够这样。语感比较“玄乎”,但它是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内容无限,数量无限,而形式有限。故可从形式人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
学习语法对学习文言文有很大帮助。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前人在各个领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要继承这些遗产,必须首先学习阅读文言文。其实,文言文中的许多语法规则是同现代汉语相似的。学好现代汉语语法对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是一个由主谓短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作宾语的句子,理解了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才能准确的理解这句话的结构,从而也理解了整句话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之”字的用法。文言文中有很多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与现代汉语是一样的,把握了这些结构,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语法知识在阅读、作文及口语交际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知道词汇的意义而不借助语法,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复杂句子的意思,获取知识和信息更无从谈起了。离开语法的规范,学生在阅读中不能捕捉到主要的信息、读不懂题、不能用准确恰当的句子来回答问题;离开语法的规范,学生写作时就难免会语病百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文章的质量;离开语法的规范,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口语不规范的理象。
4、考题中渗透着语法知识。
中高考考题最常见题型是辨析病句,何为病句?就是没有按照规范的语法规则表情达意的句子,或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或结构混乱等等。辨析病句,必须首先明确正确的表达应该怎样表达,而这正是语言运用的规则。其它题型,辨别错别字要懂得什么是形声字,提取材料主要信息要知道句子主干,仿写要联系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无论哪种题型,都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运用规则。
三 淡化下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和文学常识等。这些知识力求精要、好懂、有用。”中学阶段教学语法知识,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把语法知识教给学生,使其学了易懂,学了有用,学了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
语法是语言现象的理论概括和规律。掌握这些理论和规律,一方面需要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更需要练习实践。经验证明,反复练习是巩固记忆和熟练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讲概念和术语,要充分从语言材料出发,力求讲得通俗生动,使
学生切实掌握。在讲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概念、规律,上升为理性知识。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灵活多样、生活活泼的练习,引导学生印证学到的概念、规律,从而加深理解,逐渐达到巩固熟练。这样就能变繁琐为精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密切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察、比较是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词句的意义关系和语法关系。分析、综合、归纳出词类、句式的特点,让学生从语法特点的区分鉴别练习中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语法知识教学分词法、句法两部分,但它们又相互联系。在教词法时,要引导学生对整个句子进行观察、比较,从整个句子的意思中学会分辨词类和用法;在教句法时,要结合学过的词法,从词的用法上去识别句型的标志,分析句子的构造。同时,还可以和语调、语气、停顿联系起来,区分掌握各类句子的用途。这样通过观察、比较,教得生动,学得活泼,也就能变难懂为好懂了。
学习语法知识要能举一反三,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多做语言分析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阅读写作实际,反复运用,在反复练习运用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联系读写实际,设计一些补充练习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但这类练习题的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少而精,教师要做好举例示范。这样反复实践,自然就学了顶用。
为了把语法教活,我们必须坚持随机教学。所谓随机教学,就是紧密结合作品(包括课内外)的讲解,或作文练习的评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知识教学。
首先,语法教学要与阅读教学联系起来。专就语法知识说,课本里讲得不多,如果离开阅读教学孤立地进行语法教学,讲过放在一边,同学生的运用语言就不会发生密切联系,也就不会有什么实用价值。想使语法教学产生实际效果,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时时注意到语法的应用,即寓语法教学于阅读课中。运用语法知识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或运用词类知识辨析关键词的意义和用法,或运用句法知识了解单句结构和含义,或运用复句、句群结构知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运用语法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或运用语法知识指导朗读,或运用语法知识推断词类和词义,或运用语法知识准确翻译句意。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贯串语法教学,主要的工作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分析研究的工作。学生作文中使用语言的错误可能是各式各样的,要研究哪些是一般的,哪些是特殊的;一般的那些,哪些是属于语法的;然后把属于语法的那些归类。譬如说,有的是属于结构残缺的,有的是属于句子成分不配合的,有的是属于词类误用的,等等。这种分析研究的结果,可以给语法知识的讲授指明路径——哪方面的知识应该着重地讲,并且联系学生作文中的实例着重地讲。另一方百是作文的批改工作。已经学过某种语法知识,认识了某些语法规律,就要联系语法规律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并且指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写作锻炼掌握语法规律,不再犯同类的错误。
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白,语法是从活生生的语言交际中总结抽象出来的,我们学习语法知识时还应该把它还原到生活中去,注重语言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与语言“互动”,形成语言表达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丰富的语言宝藏,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个别语言现象,做一些搜集整理工作。比如,可引导学生看电视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注意其用语情况,看其是否规范,不规范的应怎样改正(这类节目的对话一般是自然状态下的口语交际,有病用语较多)……这些做法,是将语法知识引入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语法知识理性地思考口语交际情况,对他们规范用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有帮助的。
总之,在中学语文语法实际教学中,要淡化语法概念,强化语法应用;淡化语法知识,强化语法能力;坚持随机随文教学,教活语法,使学生学了有用,从而推动整个语文教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