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696

[ 曹爱红 文选 ]   

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 曹爱红

  内容摘要: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隔久远,对学生而言,难学习,难背诵,难理解。学生从心里排斥古文,不愿学习古文。面对这种情况,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急需探究的问题。对文言文教学,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爱上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处理 审思
  
  2010年江苏如皋考生王云飞用了大量古体字以骈文形式写的文言文《绿色生活》获得了高考作文的满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在2001年《赤兔之死》之后,在语文界扔下的另一颗重磅炸弹。有专家说王云飞可以直接读研究古文的硕士。但像王云飞这样对古文情有独钟的古文奇才,可以说只是少之又少的个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古文,他们还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由于古文的内容与背景与现代生活相隔的时代过于久远,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古文的共同感受是:难背诵,难理解,学了之后还感觉没有实际用处。于是他们就从心里排斥古文,不愿学习古文。那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一 掬起生活的浪花,体味文言的精彩
  
  生活与语文就像珍珠项链上相邻的珠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永不分开。文言文虽然过去了上千年,然而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她依然在某个角落熠熠生辉。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第一句话就引用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不仅表达了对各国运动员和来宾的欢迎,也显示了中国的渊源文化。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和尔康的爱情誓言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那同学们知道这出自哪里吗?这句话出自汉代的《乐府民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首诗歌的意思就是:“上天啊!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等到大山变成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响起了雷声,夏天下起了雪,天和地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和你决裂!”诗歌中用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达了对爱人的忠心和对爱情的坚贞。堪称千古绝唱。生活中当我们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了知识,会由衷得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够洁身自好,就不禁会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于语文的学习,我想告诉你们一个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凡此种种,尽管初一的学生听得有些懵懂,但已能明显看到他们眼里燃起了学习古文的欲望。
  
  二 运用高科技手段,拉近古今的距离
  
  多媒体走进课堂,早不是新鲜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语文课堂的容量变大,也变得更多彩。例如,在教授《论语》时,首先要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深远的孔子作以介绍。在介绍孔子时,笔者并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阅读那些介绍孔子的枯燥文字,而是借助多媒体,有声有色地介绍孔子:孔子像,孔子授课图,山东曲阜孔庙,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庙中孔子的坟墓。然后是两段简介孔子的视频。为了说明孔子在国外的影响,又提供了以下图片: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等。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已被孔子身上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从心里由衷地对孔子升起一股敬仰之情。所有这一切,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孔子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名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我们面前,正在对我们谆谆教导。再来学习关于他言行的文章,聆听着圣人的教导,当然是非常乐意,甚至还有点迫不及待了。
  
  三 诵读形式多样,探究人人参与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重要的方法。对于古文的教读也完全可以形式多样化,打破以往学生一味“之乎者也”诵读的单一模式,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1)教师示范诵读。教师的标准范读让学生有了朗读的依据,看到老师可以将拗口的古文如此抑扬而又熟练的读出,学生也会觉得诵读古文也并不是难事。遇到长的古文,笔者还会示范背诵,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老师的示范背诵更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也激起了他们和老师一比高低的斗志。
  (2)学生之间赛读。学生之间的比赛朗读,可以是个体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在比赛诵读中不仅加快了背诵古文的速度,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赛读,赛的是断句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情感把握到位。
  (3)领读。主要是赛读优胜者的领读,从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形成人人争当领读者的气氛。
  (4)循环朗读。通过循环往复的朗读再现当时写作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像《大道之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醉翁亭记》等按小组循环诵读直至烂熟于心达到识记的目的。
  大多数教师教授古文都以讲授法为主,根据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我以为合作探究效果更为明显。具体做法是:在疏通文意时,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或借助古汉语字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猜读,猜的过程其实是领会整篇文意的过程。将无法疏通的字句圈画出来,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最后老师加以明确,强调重点字句。这样的形式就是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给调动了起来。所有学生都由原来的被动参与变为了主动参与。当然也不拘泥于这一种形式,遇到特别拗口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可以直接讲解。遇到特别浅显的语句可以让学生直接起来讲解。
  教有法而无定法。学习文言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文言文教学,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学生以外的人的意志为转移,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美,由“知之者”到“好之者”直至变成“乐知者”。

让学生爱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