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70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

◇ 汪群锋 邵爱连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唤醒学生的文学情趣视为自己的重任,把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和阅读技能作为目的,而《外国小说欣赏》是实现文学情趣培养的最好载体。
  关键词:文学情趣 培养 途径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世俗、功利、浮躁、享乐……总是以无孔不入的傲慢姿态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原本朴素纯净的校园也遭受着这些不正之风的影响。网络小说、言情小说、游戏小说等那些浮华世俗的读物渐渐成为了当代中学生的普遍爱好,而诗歌、散文、小说等高雅的文学作品则已渐渐淡出了他们的生活与视野。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时常为之担忧,深感唤醒学生的文学情趣可谓是当下语文教育的重任。
  那么,何谓文学情趣?又该如何来唤醒学生的文学情趣呢?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中阐述到“文学素养就是学习者在长期的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文学方面的一种综合修养,它以‘文学情趣’和‘文学感觉’为核心,同时也包括一定的作家作品、文学史、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沉淀,最终表现为对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据此,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和阅读技能是培养学生文学情趣的主要手段,这与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实际是一致的。从教材资源来看,人教社出版的《外国小说欣赏》正好为唤醒和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外国小说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文学世界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传授给学生关于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提升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关于外国小说的一些创作方法和知名流派,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唤醒学生的文学情趣与编者的意图是不谋而合的。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教读《外国小说欣赏》的经验,谈一谈如何通过《外国小说欣赏》的教读来唤醒学生的文学情趣。
  
  一 课堂是培养文学情趣的主要阵地
  
  学生的语文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说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学情趣的主阵地,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把课堂当成学生培养文学情趣的起点。一堂富有生活情趣,充满文学情趣的好课可谓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文学情趣的温床。
  首先,营造阅读情境。教师要努力通过社会背景的展示、故事情节的讲述、巧妙问题的设计及经典名著的介绍,来创设出一种符合小说文本阅读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是带着某种观念,而是怀着一种期待进入阅读。其次,还原生活场景。《外国小说欣赏》将鉴赏技法细化为了小说的八大基本元素,包括叙述、场景、主题、人物、结构、情感、情节与虚构。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以此为立足点,注意把握教材中美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借助各种方法,以形象感受和情感渲染为手段,依据文学作品中高度凝练的文字,建设或还原生活场景,体验生活的情调和趣味,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审美教育。再次,尊重学生的原初体验。阅读作为一种心灵与心灵进行沟通的活动,体现在情趣上具有高雅庸俗之分。而真正的情趣是属于个人的,且受教方式、知识水平等的差异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态度、阅读体验和价值选择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以倾听者的姿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选择,让学生畅谈对人物形象的喜好,对主题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解读加以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主观愿望和属于个体真实的文学情趣。
  
  二 课外的文学积累是培养文学情趣的有力后盾
  
  真诚的文学情趣不应只是存在于课堂之中,更存在于个体的生活之中,且会在文学阅读的浸染中化作心中的一份永恒的情结。因此,教师要将语文课堂这一培养学生文学情趣的主阵地以开放之态,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视野当中,进而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位外国诗人说,作者是捕捉自己心灵的猎人。事实上,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捕捉自己心灵的过程。阅读活动实质上就是读者的一种思考,一份感悟,一段人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陶渊明对读书的理解,也是属于陶渊明的那种远离世俗之外的快乐人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包容的胸襟和一颗善感的心灵,在古今中外浩浩瀚瀚的文学世界中纵情驰骋,去欣赏那些富于创造力的美丽语言,品读蕴含哲理的名言佳句,沐浴理性的光辉。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西方的古典文学古典小说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涉猎外国小说,激发学生对外国小说的文学兴趣,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学生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并从文学作品中寻找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才能做到越过“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使学生活鲜鲜地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接近作者的旨趣”,走进文学、走近作者,唤起学生的文学情趣。
  
  三 写作是培养文学情趣的最好实践途径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获得,那么写作则是捕捉自己心灵的获得,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事实上,每个生命个体都有抒写情思的愿望。因此,教师在《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这一绝好的资源来开展文学写作活动。教师可采用三种写作训练方式。一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每学习一篇外国小说,学生总是有自己的感触和见解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这种阅读反应,适当要求和指导学生以写读后感的方式,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大胆地表达出来。笔者以为读后感的写作将会使学生个体收获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以选文为范例,以教材中涉及到的小说八大元素为训练对象,进行专题训练。比如第二单元,教材安排的学习专题是“场景”,教师可以《炮兽》的“场”与《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景”为示范,写作一篇以“月夜”或“晚餐”为话题的场景作文。三是开展课外的小说构思和写作。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所以在文本教学之余,可以由文本延伸出去,联系小说的相关内容或主旨,开展课外的小说构思和写作,让学生融进小说的世界,让学生也参与小说的创作之中,真正感知小说的魅力和文学情趣。
  总之,教师应在外国小说的教学中,应静心营造富有生活情趣的语文课堂,通过经典的篇目和富有文学色彩的讲解,为学生打开一座五光十色的文学宝库之门,使他们对外国小说的兴趣日趋浓厚;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与现实社会中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人世情思,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体味人生的愉悦,领略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培养自己的文学情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