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732

[ 陈丽杏 文选 ]   

应教给学生直接有效的写作方法

◇ 陈丽杏

  内容摘要:如何才能教给学生直接有效的写作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写作 有效方法 构思
  
  在作文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快速写作,是学生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有些学生一提到写作文,便面露难色,仿佛遇到了什么难言之隐。你的学生喜欢写作吗?请看下面的镜头:
  “哎呀,又要写作文了!”听到这满怀苦恼的声音,看着他们无可奈何的表情,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此时你肯定会暗地里愁眉不展!
  “快,上作文课了!”听到这欢快的话语,看着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此时,作为老师的你定会欣慰不已!
  同样是写作文,同样是初中生,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其实,除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外,作为老师的你,是否教给学生直接有效的写作方法了呢?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教给了学生比较有效的写作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我的学生,不但不会对写作文产生厌倦心理,而且会越来越有兴趣,也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从而产生了成就感。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具体的指导工作,希望能给正苦于思索的老师或学生们一点帮助。
  
  一 要教会学生审好作文题意,定好题目
  
  首先,关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要先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还要注意不能改动原题中的任何一个文字。
  例如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以“
  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通过审题我们知道横线上可以填上某人,如爸爸、妈妈等;也可以填上有关某事的,如网络、阅读等;还可以填上其它的,如宽容、亲情、诚实、友谊、歌声、微笑、自信等等。
  其次,有关材料作文的审题。
  遇到这一类的作文,作为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提取其中最适合自己写的题材去定好题目。
  第三,要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题目的关键字眼。
  又如写这样一个作文题目:“风雨中,我理解了——”。题目要求学生必须把所写的事件放在“风雨中”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来写。不细心的学生往往会漏掉“风雨中”这三个非常重要的字眼,就会变成了审题不清了。对“风雨”的理解,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大自然中的风雨,这是很多学生都能感受并可以触摸到的,但很多学生对“风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个表层上含义上;二是更深一层的含义,指生活中、人生中所经历的风雨。比如一个人突然遇到了挫折,自信心受到了挑战,又比如某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突然倒了,生意失败破产了,让人感受到了无助、冷酷和世态炎凉等。
  
  二 要教会学生选材立意,巧妙构思
  
  确定了题目,就要考虑写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当然,一般都要表达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
  如果做到题材新颖,别具一格,那当然是更好的,这就涉及到选材的问题。如果所选的题材老是“炒冷饭”,那就绝对不可取。例如,有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我渴望_______”这本来就是一道有话可写的题目,只要把你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就行了,比如有的学生渴望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有的学生渴望当一名警察,与会人作斗争,保一方平安;有的学生渴望当一名商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造福人民;有的学生渴望当一名义工,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等等,立意都很好,也很有积极意义。可是,有的学生不会给作文立意,比如有的学生写自己“我渴望失败”,也许他本来想要表达“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主题,可是,这样的立意,写出来的作文注定是失败的文章,因为这样的选材立意没有积极意义,倒是让人觉得他有多成功似的,仿佛他从来就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
  选材立意定下来了,下一步就要进行巧妙的构思。怎样才能把事件叙述得曲折、生动而又形象呢?这就涉及到构思的问题,也就是怎样去布局谋篇的问题。例如,有一个初一学生写《读书带给我的感悟》,她的作文是这样构思的:有一天,由于母亲误解了自己,因此很委屈,很不理智地朝母亲大声嚷嚷,然后甩门进了房间,看到桌面上冰心的《繁星·春水》,便随手翻开书本阅读起来。心情终于慢慢平复下来,而且很快便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之中。当她读到“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时,她感到了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又联想母亲平日的关爱与付出,心中顿时醒悟自己的行为语言太伤母亲的心了,还进一步想起《论语》里的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的话,愧疚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她走出房门,走向母亲,流泪对母亲说“对不起”,并请求母亲的原谅。这样的构思、布局都很好,既紧扣了“读书”,又把自己与母亲开始闹矛盾,最后通过读书得到的感悟巧妙地解决矛盾的事情交代得很完整,情节曲折生动而又感人,结构紧凑。
  又如在一次作文竞赛中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目:“风雨中,我理解了______”。很多学生在构思时只是想到了“风雨”的第一个层次的含义,即把作文放在“大自然的风雨”这个大环境中去构思,当然这样构思也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假若能从“生活中、人生中的风雨”这样更深一层含义去立意构思,显然要更胜一筹的。当然,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这是难度教大的,要把握好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三 要教会学生在字里行间自然地表露真情实感
  
  一篇作文,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感动得了别人?要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就要用“心”去写,就要善于在文章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只是进行客观的叙述描写。我时常对我的学生说:“真情实感是会感动人的!”那么,真情实感从何何而来?从生活当中来,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希望大家都能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事物。“艺术源于生活”,学生习作也源于生活,多观察才能写出真话,写出实话;让他们用心体验,才能写得出真心话,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 要教会学生布局谋篇
  
  一篇好作文,除了审好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外,必须要做好布局谋篇。
  以一篇600-800字的学生作文为例,开头、结尾大约六十至八十字为宜,并且一定要注意点题。
  整篇作文至少分成六至八段写,甚至可以分更多的段落来写,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切忌“三段式”作文。“三段式”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三个自然段的作文。
  作文主体部分要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主题,尽量做到详略得当,语句简洁明快,不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废话。
  每段最好有一句中心句,起到总领全段的作用。这个中心句一般还应出现在每自然段的开头,全段围绕这个中心句来写。
  
  五 给学生的几点建议
  
  首先,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最好写成记叙文,也就是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主题思想。
  而现在初三学生的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很多学生喜欢写一些“天马行空”式的作文。这类作文结构很散,细看既不像是散文,也不符合议论文的特点要求。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学生会在作文中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这些学生作文水平本来就不怎么样,又根本没有进行构思,更说不上布局谋篇!他们是想到什么就随意写什么。写作议论文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平时要广泛地阅读并积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笑话,如:爱迪生不怕危险,发明了炸药,还因此炸死了自己的家人。像这类的笑话在学生作文中是经常出现的,让人哭笑不得。作为老师,我们要告诫学生,自己记不清的,弄不明的,最好还是别写到作文中去,否则便要闹笑话。
  其次,注意卷面的整洁,字体要工整,标点要规范,因为连标点都写不好的作文绝不会是一篇好作文。
  第三,关于作文的字数,一定要按要求来写够字数。
  在考场作文当中不够字数是要被扣分的;还有的学生一写起作文来就收不住笔,所有的作文格都写完了,还是意犹未尽,还要用箭头指出去某个地方继续写,这是不可取的做法,严格地讲,也应该被扣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一颗慧心,一双慧眼,创造更多的机会,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我们的耳畔一次次响起“快,上作文课了”的呼声吧!

应教给学生直接有效的写作方法